-
關鍵詞:
-
資料類型:
-
上傳時間:
2013-08-21
-
上傳人:
-
下載次數:
2319
-
需要積分:
0
-
-
資料簡介
-
20世紀中期, 蘇聯拉扎林科夫婦研究開關觸點受火花放電腐蝕損壞的現象和原因時﹐發現電火花的瞬時高溫可以使局部的金屬熔化﹑氧化而被腐蝕掉﹐從而開創和發明了電火花加工方法, 線切割放電機也于1960年發明于蘇聯。當時以投影器觀看輪廓面前后左右手動進給工作臺面加工﹐其實認為加工速度雖慢﹐卻可加工傳統機械不易加工的微細形狀。代表的實用例子是化織噴嘴的異形孔加工。當時使用之加工液用礦物質性油(燈油)。絕緣性高﹐極間距離小﹐加工速度低于現在械械﹐實用性受限。
將之NC化﹐在脫離子水(接近蒸餾水)中加工的機種首先由瑞士放電加工機械制造廠在1969年巴黎工作母機展覽會中展出﹐改進加工速度﹐確立無人運轉狀況的安全性。但NC紙帶的制成卻很費事﹐若不用大型計算機自動程序設計﹐對使用者是很大的負擔。在廉價的自動程序設計裝置(Automatic Programed Tools APT)出現前﹐普及甚緩。
日本制造廠開發用小型計算機自動程序設計的線切割放電加工機廉價﹐加速普及。線切割放電加工的加工形狀為二次元輪廓。自動程序裝置廣用簡易形APT(APT語言比正式機型容易)﹐簡易形APT的出現為線切割放電機發展的重要因素。
更多資料點擊下載閱讀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