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政策法規】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印發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行動計劃》明確,力爭到2020年,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進一步深化,著重在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無人機、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智能語音交互系統、智能翻譯系統、智能家居產品等八大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破,推動智能產品在經濟社會的集成應用。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大數據的積聚、理論算法的革新、計算能力的提升及網絡設施的演進,驅動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智能化已經成為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工信部科技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人工智能具有顯著的溢出效應,正在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振興實體經濟的新機遇、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新引擎。
可以說,人工智能正處于難得的發展機遇期。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產業初步形成了從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到上層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各界圍繞前沿技術進行全面攻關,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無人駕駛等應用技術進展迅速,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形成了大量特色鮮明的應用案例。
為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與集成應用,發展智能產品,《行動計劃》按照“系統布局、重點突破、協同創新、開放有序”的原則提出,在若干重點領域形成競爭優勢,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進一步深化,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具體來看,要重點發展智能傳感器、神經網絡芯片、開源開放平臺等關鍵環節,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軟硬件基礎;要深化發展智能制造,鼓勵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領域各環節的探索應用;要構建行業訓練資源庫、標準測試及知識產權服務平臺、智能化網絡基礎設施、網絡安全保障等產業公共支撐體系,完善人工智能發展環境。
工信部科技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行動計劃》,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手段,加強部省聯動,依托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等工作,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培育一批人工智能企業,探索建設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力爭到2020年,實現“人工智能重點產品規模化發展、人工智能整體核心基礎能力顯著增強、智能制造深化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支撐體系基本建立”的目標。
此外,為保障各項重點任務的落實,《行動計劃》還提出了五方面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組織實施、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創新創業、加快人才培養、優化發展環境等,推動形成良好的發展環境,保障《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切實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原標題:工信部印發人工智能發展計劃(2018-2020年))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