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德國、瑞士、意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法國本土西部屬于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
法國是一個發達國家,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五。法國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游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法國在核電、航空、航天和鐵路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雖然法國機床以先進的技術聞名于世界,但他們的傳統機床設備,在世界范圍內并沒有太大的閃光點(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反倒是法國的智能制造業備受人們關注。法國在智能制造產業的主攻方向集中在虛擬現實、無人機、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四大領域,尤以發達的虛擬現實產業而笑傲歐陸。
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家極具代表性的法國企業,叫做HAPTION。HAPTION公司是2001年從法國核能研究中心(CEA, French Nuclear ReseARCh Agency)的研發團隊所分割出來的,擁有30年優勢研發經驗的專業公司。HAPTION以設計、制造并銷售各類專業級的力反饋設備為主,力反饋系統是一種以觸感的方式來控制計算機三維對象的設備 ;它是一部包含電子、馬達與位置跟蹤器所驅動的鉸練式機械手臂,用戶可以用手抓住機械手臂的末端來同時移動實際的機械手臂與計算機成像的三維對象。任何時候用戶的手部都可以通過該設備感覺到跟虛擬的三維對象的任何一點接觸,依照力道的大小模擬出真實的觸感。HAPTION公司的產品在所有6自由度(包含移動與轉動)上均可實現力反饋,實時的對三維對象交互產生實際觸感。使用力反饋系統可以讓設計人員真實體驗新設計的產品,任何的時間都可以進行實時的產品裝配、拆解與維修作業的測試排練,完全不需要制作真正的實體模型,大幅降低設計的時間與成本。 可以涵蓋的應用包括:人體工程分析(ERGONOMIC ANALYSIS), 機構測試(FUNCTIONAL TESTS), 機件的裝配/拆解 (ASSEMBLY/DISASSEMBLY), 工作場所的作業仿真(WORKPLACE SIMULATION), 操作排練(OPERATOR TRAINING)。
其實早在2017年,硅谷風投公司The Venture Reality Fund就與法國LucidWeb共同發布了一份名為《歐洲虛擬現實行業面貌》的市場報告。該報告指出,當時歐洲與虛擬現實(VR)相關的公司數量已接近300家。放眼整個歐洲大陸,法國的VR產業遙遙。
說完智能制造業,我們再回歸到傳統制造業。這里,想跟大家提一家法國的機床企業,不知道你們是否有聽說過一弗雷斯特-里內機床。
近年來,這家公司在范圍內致力于大型和高精度零件的高生產率工業加工,目前在取得的地位,主要得益于他們持續創新和努力滿足用戶特殊要求的發展政策。五大洲各航空工業、汽車工業、能源、鐵路及工業設備,都源自于弗雷斯特-里內。公司以巴黎為中心的銷售網絡覆蓋,售后服務網絡也深入世界各地,與用戶建立起了直接有效的合作關系。巴黎銷售代表處為銷售網絡基礎,法國以外的主要銷售代表處位于:德國美因茲、中國北京和加拿大格蘭比Liné Machines工廠。要知道弗雷斯特-里內的五軸龍門加工中心,在復合材料碳纖維加工和金屬切削領域的應用,是相當高的。
去過法國的人也許都知道,法國是發達國家中每周工時短、一年帶薪假期長的國家。2000年起實行35小時州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節假日,一年帶薪假期為五周。其實,法國人眼里的瀟灑不是懶散,不是無所事事,而是開拓生活空間,提升生活境界。
瀟灑是一種人生哲理演化而來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是超凡脫俗的一種生命自由度。每個國家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法國人懂得如何充分享受人生,細細咀嚼生命的深邃滋味。瀟灑的法國人并非沒有人生的追求,渾渾噩噩,疲疲沓沓。法國人生活瀟灑悠閑,學習、工作卻相當認真。法國人善于在放松的狀態下激發工作熱情,工作效率倒不見得低。近一個世紀來,每周工作時間一減再減,而法國人每小時的勞動生產率卻提高了二十倍,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反思。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會認為,工作時間的減少,不僅會影響工作量的產出,更會帶垮工作態度,從而影響工作質量。1930年,距離經濟大蕭條爆發已經過去一年,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潛心撰寫了一篇有關孫輩經濟機會的短文。雖然世界經濟秩序跌至谷底,一片愁云慘淡,但這位英國經濟學家依舊樂觀,宣稱“如今的世界蕭條……令我們看不見表層之下的動向”。在短文里,凱恩斯預測稱在100年的時間里,亦即到2030年,社會的飛速進步足以令我們幾乎不需要工作。其實在凱恩斯的經濟哲學中,預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基本原因在于它強調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于人們的經濟行為的決定性影響作用。
如果我們想生產出與凱恩斯筆下的1930年代鄉下人的工作量相同的產品,其實并不需要每人每周工作15小時。如果根據勞動生產率作調整,那只要7、8個小時就夠了,在日本則是10小時(參見下文圖表)。這一生產率的增長來自一整個世紀的自動化與技術進步:我們能以更少的勞動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了。在這個意義上講,現代發達國家已經有辦法超越凱恩斯的預測——只需花費其預期時間的一半就能實現他所展望的生活方式。至少在發達國家,我們已經擁有讓每個人在減少工作時間后依舊能享有較高生活標準的技術和工具,差的只是根據這個目標來重構我們的工作和社會。如今有關未來工作的討論幾乎必定以對全面自動化的遐想結束。

每人每周工作時間表(達到1930年英國工人的平均產出所需的時間)
另外,我想告訴大家,在法國東南部,有一座叫阿訥西的小鎮,這算得上是法國阿爾卑斯山區美麗的小鎮,被人們稱為“阿爾卑斯山的陽臺”,又稱“薩瓦省的威尼斯”。而阿訥西湖被譽為全歐洲純凈的湖泊。湖水來自阿爾卑斯的高山雪水和雨水,綿延15公里,如翡翠般碧藍耀眼。即使在冬天,阿訥西的山也是青的,水也是綠的。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在阿訥西度過了他一生中“美好的12年”,他曾用無限溫情的話語回憶在阿訥西的生活:“在那短暫的時間里,我享受了一個世紀的生命和純潔、完美的幸福。”
在離阿訥西和日內瓦一南一北各有20分鐘車程的地方,有一個名叫福龍河畔拉羅什的小城,一個區域性的機床展在此誕生一SIMODEC機床展。經過60多年的發展,展會已發展成名副其實的性展會。它主要展示零部件車、銑、加工和生產用的設備和技術,以及所有與去除金屬屑有關的設備、技術與服務,服務對象則主要來自汽車、航空、連接、醫藥、鐵路、鐘表等工業領域。或許有一天,你和你的企業,也會去那邊觀展。
循規蹈矩,并非成功的出路。浪漫的法國人,給我留下了復雜的啟示。或許,我還沒讀懂......塞納河畔,左岸的咖啡,獨樹一類,制造業的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