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雕刻師徐立平:與火藥共舞 為航天筑夢
2018年12月26日 11:09機床商務網點擊:16291
他每天與火藥相伴,用刀具在火藥上雕刻,在極其危險的航天固體功力燃料微整形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年,多次經歷血與火的淬煉、生與死的考驗,讓我們來認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整形組組長航天特級技師——徐立平。

作為戰略戰術導彈和運載火箭的動力之源,固體燃料發動機的制造需要上千道復雜工序。其中危險的工序之一就是固體發動機燃料藥面整形,它被形象地稱為“雕刻火藥”。這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技術難題,至今也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很多時候,只能手工對火藥藥面進行精細切削修整。
徐立平就是這樣一個用手工修整火藥藥面,天天與火藥打交道的人。
修整火藥、極其危險。一旦發生燃燒,會產生幾千度的高溫,人幾乎沒有逃生機會。整形刀具碰到導彈外殼,一旦產生微小的火星也可能引發燃燒甚至爆炸,唯有地,才能讓事業和生命都得以保障。
徐立平說當初選擇從事這個職業很大程度是受到母親的影響。
徐立平的母親溫榮書是中國航天固體火箭發動機生產基地裝藥整形車間早的員工。上世紀六十年代響應國家三線建設的號召,徐立平的母親和同事們一起先后在四川、內蒙古幾地輾轉,終來到了秦嶺大山深處。
結果徐立平的母親同事就出了事故,不僅工友受傷,同在四院另一危險崗位工作的徐立平的弟弟也在一次事故中大面積燒傷,盡管深知“雕刻”火藥的危險,母親還是支持性格穩健的徐立平到火藥廠整形車間工作。
“螺絲釘精神就是把你擰到哪里,你就要在哪里起作用。”徐立平的母親說道,“他(徐立平)的崗位正好需要他,那就在那個地方發揮作用。再說,再危險的工作都得有人干。”

要規避危險,唯有膽大心細,必須先練好手中這把刀。藥面是否平整,一刀下去切多少,如今的徐立平僅憑雙手觸摸就能準確預測出需要切削部分的尺寸。切削下來的藥都可以透光,跟宣紙一樣。這些年,經過徐立平整形的產品保持了100%的合格率。
然而,在徐立平三十年如一日的艱苦付出中,也有許多千鈞一發的生死瞬間。
1989年,我國重點戰略發動機研制過程中曾出現連續兩臺發動機試車失敗,第三臺發動機在試車前又發現固體火藥中存在裂紋。為徹底查明原因,保證型號研制進度,在沒有先進檢測設備的情況下,只有挖開填注好的火藥,才能查出具體問題所在。
狹小的空間,半躺半蹲在火藥堆里忍受這濃烈而刺鼻的味道,徐立平和同事用銅鏟小心翼翼地一點一點地摳挖。如同螞蟻搬家一樣,歷時兩個多月,徐立平和同事們挖出了300多公斤的炸藥,成功找到了故障原因。
然而,經過這次長時間勞作,火藥的毒性在徐立平身上發作了。他的雙腿疼得幾乎無法行走,上廁所也要兩個人攙扶著。
經過一段時間高強度的康復訓練,徐立平回到了工作崗位,但是腿疼的病根從此落了下來。

由于國防建設需要,航天固體火箭發動機使用的燃料含能量愈來愈高。2005年,徐立平的班組接到一項緊急任務,要給一臺已經裝滿推進劑的高能量發動機挖藥。徐立平毫不猶豫,個鉆進了發動機里,接連干了一個多月,終通過挖藥成功找出問題所在,保證了型號實驗圓滿成功。
三十年始終與危險共舞,徐立平的妻子常常半開玩笑地說:“為了我和兒子,你也換到一個安全點的地方。”但是,每次徐立平的回答與母親如出一轍:“再危險的工作總得有人去干。”

運載火箭、神舟飛船、導彈裝備,30年來徐立平整形過的我國航天固體發動機的數量極其可觀。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徐立平以自己的堅守與奉獻詮釋著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堅定信念。
(視頻來源《央視網<人物>:火藥雕刻師徐立平》,由本網編輯聽視頻整理)
上一篇:楊廣明:為機床“看病”的大國工匠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hzzhongling.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