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下載
較小軸間距的組合機床主軸箱設計
閱讀:455 發布時間:2011-4-5提 供 商 | 滕州市旭力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 資料大小 | 0K |
---|---|---|---|
資料圖片 | 下載次數 | 0次 | |
資料類型 | 瀏覽次數 | 455次 | |
免費下載 |
1前言
組合機床對多孔鉆削加工具有較大的優勢,它按孔的坐標分布位置實行一次加工,保證了孔的坐標位置尺寸精度。作為組合機床部件的主軸箱,有成熟固定的設計模式:標準的主軸箱體、前后側蓋、主軸、傳動軸、齒軸、軸承等,以及成熟的傳動、布局、結構設計方法可供選用。這是組合機床設計制造的長處。但是,如何根據制造工藝技術及組配件的要求,在設計上靈活應用并有所創新,以更好地適應加工工件的需要,是擺在我們組合機床設計人員面前的一個課題。zui近,我們為重慶合力公司設計的YU02排氣管接頭組合機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工件加工要求分析
YU02排氣管接頭是按引進的日本某機械制作所設計圖紙進行加工,是用于連接發動機與排氣管道的重要零件,技術要求較高。該工件工藝簡圖如圖1所示。
圖1零件工藝簡圖
工件材料為硬度HB200~250的鑄件,重量350g,年生產綱領為20萬件。主要加工需完成:銑削兩接合面(見圖1中接頭的三角形平面及腰圓形平面),鉆削三角形平面上的3個通孔3—φ6.5mm、腰圓形平面上的兩個通孔2—φ8.5mm。
分析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為了保證工件zui后的裝配性能,除了保證在銑削兩平面時其位置尺寸69.4mm,保證兩平面夾角尺寸90°-25°=65°外,在鉆削加工孔時,要求腰圓形平面上的兩孔對排氣道中心孔22尺寸為46±0.25,要求三角形平面上的三個孔對排氣道中心孔22尺寸分別為41±0.25及45±0.25。
3組合機床方案布局設計
根據工件的加工要求,我們認為采用組合機床來同時完成其銑、鉆削加工較為適宜。為了發揮組合機床加工工序集中率的特點,我們選擇了銑、鉆臥式三工位組合機床方案,機床的總體方案布局如圖2。
圖2機床總圖
該組合機床采用了兩銑削頭和兩鉆削頭,分別布置在工作行程為630mm的HY32-Ⅲ液壓動力滑臺的兩側,其隨行液壓自動夾具安裝在滑臺臺面上,由滑臺帶夾具和工件完成縱向快速進給和銑削工作進給,并送到鉆削工位完成鉆孔。當工作滑臺帶夾具及工件強制通過兩銑削頭完成銑削加工后,動力滑臺將夾具及工件快進送到鉆削工位,由布置在兩側面左、右兩個HY250滑臺上的鉆削頭分別從兩邊對三角形平面和腰圓形平面上的5個孔完成鉆削孔加工。機床的三個工位呈縱向布置:第Ⅰ工位為裝卸工件工位,第Ⅱ工位為銑削加工工位,第Ⅲ工位為鉆削工位。工件在機床上一次定位裝夾,同時完成銑、鉆削加工內容,有利于保證工件平面夾角及位置尺寸精度和各孔的坐標尺寸精度。機床的生產效率高,加工質量穩定,其機床的配置型式相當于一條小型組合機床自動線。
4鉆削多軸主軸箱設計
由零件工藝分析知,鉆削孔加工關鍵是要保證三角形平面上的3-φ6.5對中心孔φ22的對中位置精度為±0.25,及腰圓形平面上的2-φ8.5對中心22的對中位置精度為±0.25。這一尺寸精度要求較高。我們分析,如果采用帶鉆模板導向方式一次同時完成鉆削加工,則孔與孔之間的位置精度±0.25容易實現,設計制造也應不成問題。困難在于如何保證各個孔對中心孔φ22的對中精度。經與工藝設計部門研究,為了保證孔的對中精度,同意將孔的鉆削加工與對φ22中心孔的锪削加工同時完成。這樣在鉆削三角形平面上不但要設計布置三根鉆削主軸,而且中間還需插入一锪削主軸,即有四根主軸,其主軸zui小軸間距由圖1知;同樣,在鉆削腰圓形平面上不但要設計布置兩根鉆削主軸,而且中間也需插入一锪削主軸,共有三根主軸,其主軸zui小軸間距為23。按目前我國組合機床設計資料推薦,采用錯開的滾針軸承主軸排列其zui小軸間距為24mm。而小于24mm軸間距的主軸箱設計,我們通常視為設計“禁區”。
為了保證主軸箱較小的軸間距布置,一般采用滾針軸承。根據對用戶走訪的反映,這種無保持架的滾針軸承,在使用過程中可靠性差,容易產生抱軸和發熱,工作穩定性較差。從主軸箱設計制造角度考慮,將锪鉸中心孔φ22從組合機床加工中撤下,在組合機床后續加工中專設一道锪鉸工序。但是,撤下組合機床對中心氣道孔口φ22的锪鉸,則在鉆孔后難于保證各鉆削孔對中心孔φ22對中要求精度±0.25;并且要多增加一道工序和锪孔設備,不利于發揮組合機床工序集中、容易保證孔系加工位置精度的*性。因此,使用部門堅持要求能在組合機床上同時完成鉆、锪孔加工。考慮到使用部門的要求和切削加工效果,我們決定選擇鉆、锪孔同時進行。
為了使主軸箱實孔zui小軸間距為23mm,并保證結構可靠、工作穩定,我們根據我國組合機床的設計方法,對主軸箱傳動結構進行了必要的改進和創新,該設計方案在實際生產使用中經受了檢驗,其主軸箱傳動結構設計如圖3所示。
圖3主軸箱傳動結構圖
該主軸箱設計具有以下特點:
(1)傳動方案緊湊。為了在較小的空間內實現結構傳動,減小傳動路線,將中間锪鉸主軸1既作主軸又作傳動軸,在后排傳動兩根中間傳動軸5和6。一般在設計傳動方案時,為了改善主軸受力,不宜采用主軸作傳動軸,但是,由于我們是將傳動放在主軸箱后壁zui后排,锪鉸主軸1前端并不受傳動力,并且锪鉸切削力相對較小。因此,我們認為采用這種傳動方案是可行的。
(2)為了實現較小軸間距,我們采取了將徑向、軸向軸承都取錯開排列方式。為了避免徑向尺寸干涉,其主軸2、3的徑向軸承安排在主軸箱前、后壁中間。這樣,其主軸的支承距L和主軸的懸伸量a懸伸比L/a減小,會不會影響主軸的變形和加工精度呢?我們考慮在組合機床剛性主軸箱設計時推薦L/a=1.5~2,但是由于結構原因,我們采用非剛性主軸設計,加工精度靠主軸前端的活動鉆模板定位保證。因此,取較小的懸伸比在本主軸箱設計是必要的。
(3)用徑向滾珠軸承代替滾針軸承。為了使軸間距減小,傳統上徑向軸承都采取滾針軸承,由于在實際使用中,滾針軸承工作性能不理想,這一直為設計部門感到為難。我們研究認為,目前國內外軸承工業通過近年來的努力發展,已經開發研制出高性能的超精系列結構軸承,可以滿足機床的需要。而在鉆孔加工中,機床主軸主要承受軸向切削力,其徑向力不大。我們通過對國內外軸承結構、性能、價格比較,選擇了國產1000902超輕系列徑向滾珠軸承,其外徑D=28、寬度B=7,結構緊湊,工作性能好。
(4)在結構空間受限的情況下,為了提高主軸、傳動軸的剛度,在結構上將主軸、傳動軸盡可能取較大外徑。為了防止齒輪和主軸徑發生碰撞,我們選擇將切削受力相對較小的锪鉸軸,中部取較小臺階軸徑φ12,以讓過齒輪外廓,其余主軸軸徑取標準主軸φ15,傳動軸取標準φ20。
(5)主軸箱與動力箱動力傳遞取聯軸器傳動。按國內資料推薦,一般設一級齒輪聯接傳動,為了改善受力和實現傳動方案,我們借鑒國外的經驗,取聯軸器傳動形式。這樣,不但傳動安裝方便、減振,而且還改善了擔任傳動的锪鉸主軸的受力。因為如果采用傳統齒輪傳動方式,锪鉸軸工作相當于一懸臂梁,不但受扭力M,而且還受徑力P的作用,如圖4a所示。
圖4主軸受力模型
而采用聯軸器傳動則只受扭力M,不受徑向力P(見圖4b),為卸荷式傳動軸。從而改善了既作主軸又作傳動軸的锪鉸主軸受力。
(6)提高齒輪的結構強度。由于受空間結構及標準模數、齒數的限制,齒輪結構空間有限,我們取齒輪模數為1.5或2,齒數取大于17。同時適當加大齒輪寬度,并將傳遞扭力的平鍵移放到齒廓后端,如圖5所示結構,以提高齒輪的結構強度。
圖5主軸用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