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北京海普瑞森有限公司兩端版輥鏜床應用分析
閱讀:1217 發布時間:2015-11-26凹印制版行業版輥兩端的版孔與版面的同心度(合格應在0.02毫米以下)受傳統的加工工藝方法的限制一直不能滿足精度要求,我公司針對行業現狀,研制成功對版輥兩端的錐孔及端面共同進行高精度加工的裝備,SDGT-320A數控兩端版輥加工設備。通過山西運城制版集團的使用,經過大量的數據總結,比傳統的機加工方法,質量、產量、人工成本、勞動強度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具體情況如下
一,成本的下降
1.人工成本
運城制版集團因應用“兩端鏜”機加工工序減少了兩個人,目前機加工人員的工資和拼版,電雕人員的工資相比并不低,甚至要高過他們。
而且傳統的版孔加工方法,對人的素質依賴性大,操作工工勞動強度大,可是人又受環境和情緒的影響,稍有不順就會造成管理層作出違心的決策,非常不利于管理。
用了兩端鏜之后,操作工勞動強度大大減輕也更加便于管理。
2.付出的時間成本
由于傳統的版孔加工方法,使得電雕為了克服版孔偏需要墊紙。如果兩端同時墊紙,一般不熟悉的電雕操作工要墊到0.02毫米以內的同心度,得需要十分鐘左右。用“兩端鏜”加工后的版孔精度保證在0.02毫米內。因此,上機即可雕刻,不用墊紙。如果一個制版廠的產量每天在二百只的話(十臺電雕機,有100只版輥需要墊紙)。那么可以計算出能省下來十六個鐘頭左右。(100只X 10分鐘/60=16個鐘頭)幾乎可以相當于一臺電雕機的產量。
3.鍍銅成本的下降。
上車磨機和車磨拋的版輥必須要保證銅層厚度,由于傳統的版輥加工方法,不得不將電鍍的銅加厚到0.18毫米,(而用“兩端鏜”保證版輥的同心度后,鍍銅厚度僅0.13毫米即可),這使得一支版輥多用了近1/3的銅,兩支等于三支,成本大了1/3倍。如果一個制版廠每天二百支的產量。有1/3需要上車磨機或車磨拋,就有67支輥要多鍍1/3倍銅,那么,67支的平方米面積乘以銅的重量,(每絲一平方米鍍銅和電的成本40元),可以得出一天多鍍銅的成本=67支*0.5㎡*40元*6絲=8040元/天,一年多付出的成本=8040元*30天*12月=288萬。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每年鍍銅浪費的錢可以買兩臺電雕機都沒問題了!
4.設備的磨損和配件的成本減少
1)由于制版廠采用計件工資制,操作工只關心產品數量,而不關心設備,而且傳統的加工機器自動化程度低,又不能自動加油,設備的維護缺失,磨損在所難免。2年左右一臺設備就因為磨損嚴重而失去精度,“兩端鏜”能自動進行加油,并有違規報警,設備壽命更長。
2)傳統機加工經常要根據輥的粗細更換中心支架,“兩端鏜”從Φ110到Φ320不更換任何夾具都可以加工。
二,版輥質量與產量的提升
1)質量提升,傳統的版孔加工方法,在雕刻Φ110毫米左右的細輥時,尤其是遇到拉長網形的話(一般是紅版)由于轉速太快,所墊的紙已經在雕刻一半時被壓磨而斷掉了,造成同心度變化,使網點值變化,從而造成返工。為什么有些制版廠在雕刻這一類版時,容易返工呢?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使用我司“兩端鏜”,*解決電雕同軸問題。
如果制版要上激光雕刻機,傳統的機加工方法很難保證精度,“兩端鏜”加工的精度完保證。應用了“兩端鏜”之后操作工只要會按電鈕,輸入版輥的規格,放上版輥后,機器就會自己加工,加工完畢后停機。用傳統的機加工方法,掏版輥兩端的版孔需要調頭二次裝夾。既費時又費力,用了兩端鏜一次就可完成,既省時又省力。版孔錐度不準(因傳統機床上小刀架的刻度不)。使得印刷機套印不準,所以印刷速度低于每分鐘200米是其中之重要的原因之一,應用“兩端鏜”加工的錐孔,錐度準確而統一且光潔度高,對印刷速度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產量提升,一臺兩端鏜,每天可以加工300支版輥,同心度*合格。
三,機加工車間環境提升
用傳統的機器加工版輥時,鐵屑四濺,現場臟亂,用了兩端鏜后,由于自動清屑,集中收集,現場干凈,對于文明生產和公司的5S生產管理非常有好處。
四,結論:自動生產線以后是個趨勢
由于人工成本越來越高,版輥自動加工生產線以后是個趨勢!
由于兩端鏜的數字操作系統預留了接口,給將來并入自動生產線創造了方便條件。
總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產品質量的提升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我司將為行業提供優良的裝備、的服務。有力的推動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