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溫嶺成國家機床工具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
閱讀:3750 發布時間:2014-8-27
溫嶺從機械零部件生產轉型到制造機床,并迅速擴大,成為了如今的傳統優勢產業。2013年,全市80家規模以上機床設備制造企業完成產值39.2億元,增幅達15.2%。即使是今年各大行業遭遇“冷空氣”,機床工量刃具行業仍實現兩位數的增幅。
資本推動企業升級溫嶺產機床工具叫板進口產品
機床工量刃具行業,這張溫嶺工業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在七八十年代曾紅極一時。得益于政策開放,個體、民營經濟的涌入,1981年后,溫嶺從機械零部件生產轉型到制造機床,并迅速擴大,成為了如今的傳統優勢產業。2013年,全市80家規模以上機床設備制造企業完成產值39.2億元,增幅達15.2%。即使是今年各大行業遭遇“冷空氣”,機床工量刃具行業仍實現兩位數的增幅。
這樣的壯大,這樣的經久不衰,都離不開資本的推動。企業為提高品質不斷引入設備,為打開品牌不斷參加展會,為創新產品不斷投入研發,為縮小與市場的差距甚至會大手筆收購國外企業……這群舍得花錢也敢于花錢的“激進者”,讓溫嶺機床工具行業的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日前,還成為*機床工具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
溫嶺成國家機床工具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
“在列入省級產業集群的基礎上,由中國機械聯合會*,5月份,我們向國家*申報把溫嶺機床工具列入國家機床工具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如今已通過評審。”市經信局副局長林新德說,“這為我市打開區域品牌、提升產業層次增加了又一重籌碼。要知道,品牌提升可是企業發展無形的資產。”
林新德告訴記者,這幾年,溫嶺的機床工具企業都已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以前,溫嶺機床工具中小企業的品牌意識都很薄弱,只要有訂單生產,有沒有名氣,他們并不在乎。可如今,這種觀念已經轉變,品牌之路成了這些企業未來發展的重點規劃之一。”林新德說,“市政府每年都會拿出100萬元作為八大行業參加展會的補貼,其中機床工具行業就占了不少比例,而這些機床工具企業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
“如今溫嶺機床工具產業內企業注冊商標擁有率達98%。經過*對品牌的投入和培育,還擁有了諸多浙江省商標。”林新德說,“甚至還有企業收購了德國公司,試圖利用德國的品牌和網絡優勢,加快機床的市場出口步伐。”
林新德說的這家企業就是臺州北平機床有限公司。今年5月份,該公司與德國施耐亞機床有限公司簽訂了收購協議,出資300萬歐元收購了這家德國老牌機床企業。
差異化發展,拳頭產品各領風騷
“這幾年,為縮小與機床工具*企業的差距,擺脫模仿,溫嶺機床工具行業在引進*設備和自主研發上都投入了不少。”林新德說。今年100個機器換人重點項目中,機床工具行業占了6個,涉及總投資9454萬元。不少企業還曾購買機床強國的產品拆開研究,從顧客需求和使用角度開發新產品。相比之前的低檔次產品,如今中產品在不斷增加,機床、工量刃具、臺鉆等這些傳統產品嫁接上了電子信息技術后,科技含量也在不斷提高,產品種類從單一趨向多元化。
“以前溫嶺機床工具行業同質化嚴重,曾陷入價格惡性競爭,隨著利潤越來越薄,不少企業開始清醒,只有在品牌、技術、質量上不斷提高才能有市場。”林新德說,如今,溫嶺機床工具已進入差異化發展階段,“不少企業都有了自己的拳頭產品。”
不過林新德也承認,雖然溫嶺機床工具行業正在向化、組合化、集成化方向發展,但與發達國家企業的距離依然存在。“不止是溫嶺,其實中國機床業也一樣,中國和上的機床貿易逆差甚至達到了300億元。”林新德說,這個數據充分說明了差距,尤其是今年,各個行業形勢都不理想,連帶著與整個裝備行業息息相關的機床工具也面臨著挑戰,“不過,挑戰也是機遇,就看企業如何轉型升級,通過長遠的規劃,讓企業脫穎而出了。”
資本推動企業升級溫嶺產機床工具叫板進口產品
機床工量刃具行業,這張溫嶺工業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在七八十年代曾紅極一時。得益于政策開放,個體、民營經濟的涌入,1981年后,溫嶺從機械零部件生產轉型到制造機床,并迅速擴大,成為了如今的傳統優勢產業。2013年,全市80家規模以上機床設備制造企業完成產值39.2億元,增幅達15.2%。即使是今年各大行業遭遇“冷空氣”,機床工量刃具行業仍實現兩位數的增幅。
這樣的壯大,這樣的經久不衰,都離不開資本的推動。企業為提高品質不斷引入設備,為打開品牌不斷參加展會,為創新產品不斷投入研發,為縮小與市場的差距甚至會大手筆收購國外企業……這群舍得花錢也敢于花錢的“激進者”,讓溫嶺機床工具行業的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日前,還成為*機床工具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
溫嶺成國家機床工具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
“在列入省級產業集群的基礎上,由中國機械聯合會*,5月份,我們向國家*申報把溫嶺機床工具列入國家機床工具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如今已通過評審。”市經信局副局長林新德說,“這為我市打開區域品牌、提升產業層次增加了又一重籌碼。要知道,品牌提升可是企業發展無形的資產。”
林新德告訴記者,這幾年,溫嶺的機床工具企業都已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以前,溫嶺機床工具中小企業的品牌意識都很薄弱,只要有訂單生產,有沒有名氣,他們并不在乎。可如今,這種觀念已經轉變,品牌之路成了這些企業未來發展的重點規劃之一。”林新德說,“市政府每年都會拿出100萬元作為八大行業參加展會的補貼,其中機床工具行業就占了不少比例,而這些機床工具企業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
“如今溫嶺機床工具產業內企業注冊商標擁有率達98%。經過*對品牌的投入和培育,還擁有了諸多浙江省商標。”林新德說,“甚至還有企業收購了德國公司,試圖利用德國的品牌和網絡優勢,加快機床的市場出口步伐。”
林新德說的這家企業就是臺州北平機床有限公司。今年5月份,該公司與德國施耐亞機床有限公司簽訂了收購協議,出資300萬歐元收購了這家德國老牌機床企業。
差異化發展,拳頭產品各領風騷
“這幾年,為縮小與機床工具*企業的差距,擺脫模仿,溫嶺機床工具行業在引進*設備和自主研發上都投入了不少。”林新德說。今年100個機器換人重點項目中,機床工具行業占了6個,涉及總投資9454萬元。不少企業還曾購買機床強國的產品拆開研究,從顧客需求和使用角度開發新產品。相比之前的低檔次產品,如今中產品在不斷增加,機床、工量刃具、臺鉆等這些傳統產品嫁接上了電子信息技術后,科技含量也在不斷提高,產品種類從單一趨向多元化。
“以前溫嶺機床工具行業同質化嚴重,曾陷入價格惡性競爭,隨著利潤越來越薄,不少企業開始清醒,只有在品牌、技術、質量上不斷提高才能有市場。”林新德說,如今,溫嶺機床工具已進入差異化發展階段,“不少企業都有了自己的拳頭產品。”
不過林新德也承認,雖然溫嶺機床工具行業正在向化、組合化、集成化方向發展,但與發達國家企業的距離依然存在。“不止是溫嶺,其實中國機床業也一樣,中國和上的機床貿易逆差甚至達到了300億元。”林新德說,這個數據充分說明了差距,尤其是今年,各個行業形勢都不理想,連帶著與整個裝備行業息息相關的機床工具也面臨著挑戰,“不過,挑戰也是機遇,就看企業如何轉型升級,通過長遠的規劃,讓企業脫穎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