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大慶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系統
閱讀:337 發布時間:2019-8-10小宇環保是一家專業生產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二氧化氯發生器、氣浮機、加藥裝置等污水處理產品。
您只需要告訴我們您是處理何種水質的污水、處理的水量是多大?要求出水達到什么標準,我們可根據您提供的信息給出設備價格、設備尺寸、設備采用的材質、工藝等。
本產品由MA2019.8.10發布
然后排入污泥槽,排入相匹配的污泥裝置,沉于池底的污泥由刮板收集至排泥槽排出,清水由集水機構收集排出。凝絮好的原水是指在原水中加入絮凝劑PAC或PAM(PAC為400-1000mg /I,PAM為PAC的1/5左右),經10-15分鐘的有效地絮凝反應,形成的原水。具體量及絮凝時間,絮凝效果須由實驗測定。RQF型淺層氣浮裝置集凝聚、氣浮、撇渣、沉淀、刮泥為一體,整體成圓柱形,結構緊湊,池子較淺。裝置主體由五大部分組成:池體、旋轉布水機構、溶氣釋放機構、框架機構、集水機構等。進水口,出水口與浮渣排出口全部集中在池體區域內,布水機構、集水機構、溶氣釋放機構與框架緊密連接在一起,圍繞池體轉動。污水中的污染物分為溶解性有機物和非溶解性物質(即SS),溶解性有機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非溶液解性物質,污水處理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入混凝劑和絮凝劑使大部分溶解性有機物轉達化為非溶解性物質。
再將全部或大部分非溶液解性物質(即SS)去除以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而去除SS的主要方法就是利用氣浮的方法。PLF是由空氣產生氣浮的過程。渦凹曝氣機將"微氣泡"直接注入污水中而不需要事*行溶氣,然后通過精鑄不銹鋼散氣葉輪把"微氣泡"均勻地分布于污水中,所以不會發生阻塞現象,本設備不需要壓力容器、空壓機和循環泵等輔助設備。未經處理的污水首*入曝氣充氣段,與"微氣泡"充分混合。"微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將固體懸浮物帶到水面。刮泥機沿液面運動,將懸浮物刮到傾斜的金屬板上,再將其推入污泥排放管道。將所收集的污泥送入污泥收集器,推進器和刮泥機由同一個馬達驅動。凈化后的污水在排放前會經由斜板下方的溢流槽,溢流槽用來控制氣浮槽的水位,確保槽中的液體不會流入污泥排放管道。機械攪拌加速澄清池是將混合、絮凝和澄清工藝組建在一個池子內。
大慶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系統
并采用機械攪拌使活性泥渣呈循環回流方式,促使泥渣和原水接觸起絮凝作用,提高澄清的效果。主要由、二反應室和分離室組成。經投后的原水進入、二反應室后與回流泥渣接觸,結成大而重的絮凝體,在分離室內分離澄清后出流。機械攪拌裝置為變速電機帶動的葉輪和葉片,葉輪提升水流,葉片攪拌加速混凝反應。該池優點是,對水量、水質變化適應性較強,耗礬率低,凈化效率較高,而且運行管理方便。斜管沉淀技術是根據美國哈真(Hazen)提出的"顆粒沉降速度與沉淀面積有關,而與池深無關"的淺層沉淀的原理,1945年由甘布(Camp)提出了層格沉淀池的方案,1964年漢遜(Hanson)發展為"斜管沉淀"的設計池型。1969年*先由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院開始進行試驗研究,于1972年在武漢國棉一廠建成座規模2萬m3/d的斜管沉淀池。同時,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又在上海浦東水廠技術改造工程中進行生產性試驗。證明效果十分明顯。于是在全國給水水廠工程中被推廣應用。斜管材料,一般用聚苯乙烯塑料或玻璃鋼等加工制成,斜管斷面多為六角形或山字形,內徑為25~35mm,管長為1m,安裝成傾角60°并做成1×1m塊體,并用支架撐裝在池內。斜管沉淀池設計上升流速采用2~3mm/s。為使池內水流的進、出水均勻,一般多采用底部進水渠對稱配水方式,而出水則采用淹沒式孔口集水槽或鋸齒形堰集水槽。
曝氣是指人為通過適當設備向生化曝氣池中通入空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曝氣不僅使池內液體與空氣接觸充氧,而且由于攪動液體,加速了空氣中氧向液體中轉移,從而完成充氧的目的;此外,曝氣還有防止池內懸浮體下沉,加強池內有機物與微生物與溶解氧接觸的目的,從而保證池內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條件下,對污水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曝氣裝置的好壞,不僅影響污水生化處理效果,而且直接影響到處理場占地,投資及運行費用。橫軸式機械曝氣裝置:曝氣轉刷、曝氣轉盤等。由葉片、進氣孔、引氣孔、上壓罩、下壓罩和進水口等部分組成;呈雙曲線形;浸沒深度為0~10mm;線速度為4~5m/s。由圓錐形殼體及連接在外表面的葉片所組成;轉速在30~60r/min;動力效率為2~2.5,由葉片與平板等部件組成;葉片與平板半徑的角度在0~25之間;線速度一般在4.05~4.85之間.當系統通水后,設備內會形成無數的微電池系統,在其作用空間構成一個電場。
大慶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系統
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新生態[H] 、Fe2 + 等能與廢水中的許多組分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比如能破壞有色廢水中的有色物質的發色基團或助色基團,甚至斷鏈,達到降解脫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 進一步氧化成Fe3 +,它們的水合物具有較強的吸附- 絮凝活性,特別是在加堿調pH 值后生成氫氧化亞鐵和氫氧化鐵膠體絮凝劑,它們的吸附能力遠遠高于一般劑水解得到的氫氧化鐵膠體,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顆粒。金屬粒子及有機大分子.其工作原理基于電化學、氧化- 還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對廢水進行處理.該法具有適用范圍廣、處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維護方便,不需消耗電力資源等優點。該工藝用于難降解,高色度廢水的處理不但能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而且可大大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傳統上微電解工藝所采用的微電解材料一般為鐵屑和木炭,使用前要加酸堿活化,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鈍化板結。又因為鐵與炭是物理接觸,之間很容易形成隔離層使微電解不能繼續進行而失去作用,這導致了頻繁地更換微電解材料,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還影響廢水的處理效果和效率。另外,傳統微電解材料表面積太小也使得廢水處理需要很長的時間。
大慶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系統
鹵代基結構的難除降解有機物質等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工藝流程簡單、使用壽命長、投資費用少、操作維護方便、運行成本低、處理效果穩定。處理過程中只消耗少量的微電解反應劑。微電解劑只需定期添加無需更換,添加也無需進行活化直接投入即可。(4) 廢水經微電解處理后會在水中形成原生態的亞鐵或鐵離子,具有比普通混凝劑更好的混凝作用,無需再加鐵鹽等混凝劑,COD去除率高,并且不會對水造成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色度、COD去除率高,同量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該方法可以達到化學沉淀除磷的效果,還可以通過還原除重金屬;對已建成未達標的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工程,用該技術作為已建工程廢水的預處理,在降解COD的同時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可確保廢水處理后穩定達標排放。也可對生化后廢水進很行微電解或微電解聯合生物濾床的工藝進行深度處理。該技術各單元可作為單獨處理方法使用,又可作為生物處理的前處理工藝,利于污泥的沉降和生物掛膜。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始對污水處理反應器的流體力學特性開展研究。運用計算流體力學工具先后研究了好氧生物流化床反應器、氣升式氧化溝、氧化溝倒傘型表面曝氣機和二沉池的反硝化污泥上浮問題,積累了一些經驗,對改善污水處理反應器的設計和運行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