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一天40噸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工藝
閱讀:134 發布時間:2019-10-15一天40噸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工藝
小宇環保以的產品、完善的售后服務,精益求精、開拓進取的務實精神服務于廣大用戶,我們愿意真誠對待每一用戶。小宇公司以促進水處理行業的發展,創建民族經典品牌,努力為廣大用戶奉獻技術、質量過硬的產品和至誠至信的服務來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超濾是介于微濾和納濾之間的一種膜過程,膜孔徑在0.05um至1000分子量之間。超濾是一種能夠將溶液進行凈化、分離、濃縮的膜分離技術,超濾過程通常可以理解成與膜孔徑大小相關的篩分過程。以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以超濾膜為過濾介質。在一定的壓力下,當水流過膜表面時,只允許水及比膜孔徑小的小分子物質通過,達到溶液的凈化、分離、與濃縮的目的。
超濾膜一般分為板框式(板式)、中空纖維、管式、卷式等多種結構。其中,中空纖維式是國內應用為廣泛的一種。
板框式組件
板框式組件是首先應用的大規模超濾和反滲透系統,這種設計起源于常規的過濾概念。膜、多孔膜支撐材料以及形成料液流道的空間和兩個端重疊壓緊在一起,料液是有料液邊空間引入膜面,所有板框式組件應在單位體積中提供大的膜面積,通常這種組件與管式組件相比控制濃度極化比較困難。特別是溶液中含大量懸浮固體時,可能會使料液流道堵塞。在板框式組件中通常要拆開或機械清洗膜,而且比管式組件需要更多的次數。但是,板框式組件的投資費用和運行費用都比管式組件低。
板式超濾膜是原始的一種膜結構,由于占地面積大,能耗高,逐步被市場所淘汰,主要用大顆粒物質的分離。在1989年∽1995年期間缺乏研發和居高不下的價格結構或多或少地扼殺了其設計進步。
管式膜組件
管式膜組件首先用于反滲透系統。這種組件明顯的優點是可以控制濃差極化和結垢。而在反滲透系統中,管式膜已在很大程度上被中空纖維式和螺旋式組件所代替,這是因為他的投資和運行費用都高。但是在超濾系統,管式組件一直在使用著,這主要是由于管式系統對料液中的懸浮物具有一定承受能力,她很容易用海綿球清洗而無需拆開設備。管式膜組件的主要優點是能有效地控制濃差極化,大范圍地調節料液的流速,膜生成污垢后容易清洗。其缺點是投資和運行費用都高,單位體積內膜的比表面積較低。
管式膜已存在較長一段時間。它的設計簡潔而易于理解。管式膜較大的優點,它們能較大范圍地耐懸浮固體和許多令人討厭的纖維、蛋白等物質。對料液的前處理要求低,對料液可以進行高倍濃縮。設備的投資費用高,占地面積大,主要用于超微濾系統中。
厭氧池污泥的培養馴化
(1)、將EMO菌種用污水稀釋搗碎,慮出其中中的雜質,將厭氧池中的污水提升到正常水位的1/2水位處,將池中的污水厭氧1—2天(配合后面好氧段的污泥培養);
(2)、開始采用間歇進水,污泥負荷率控制在0.05~0.2kgCOD/(kgVSS.d)。
(3)、當污泥逐漸適應廢水性質后,污泥逐漸就具有了去除有機物的能力。當COD去除率達到30%以上后,可以逐步提高進水容積負荷率,每次提高容積負荷率的幅度以0.5kgCOD/(m3.d)左右為宜,此時可以由間歇進水過渡到連續進水,但應控制進水濃度和進水量,保持穩定的增長。
(4)、隨著負荷的提高,反應器內的污泥逐漸由松散狀態變成沉淀性能較好的絮體,污泥的產甲烷活性也相應提高。
(5)、在調試過程中要保證系統的負荷以20%~30%的增長速率穩定增長,每次調整負荷應保證去除率達到30%后穩定3~4d,然后再提高負荷。
化學藥劑的投加
(1)磷酸鹽投加入調節池,以調節污水中的營養平衡;
(2)純堿投加入好氧池,以調節池中污水的酸堿度;
(3)絮凝劑投加入氣浮池,以提高出去污水中的懸浮物和油。投加入污泥脫水系統,起助凝和調理污泥性質的作用。
活性污泥的異常情況及對策
污泥膨脹:正常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8%以上。當污泥變質時,污泥不易沉淀,SVI值較高,污泥結構松散和體積膨脹,顏色也有異變,這就是污泥膨脹。污泥膨脹主要是絲狀菌大量繁殖所引起的。一般污水中碳水化合物較多,缺乏氮、磷、鐵等養料,溶解氧不足,水溫高或PH值較低都容易引起大量絲狀菌繁殖,導致污泥膨脹,此外,超負荷、污泥齡過長或有機物濃度剃度過小等,也會引起污泥膨脹,排泥不暢則易引起結合水性污泥膨脹。
工藝原理
人工濕地系統水質凈化技術是一種生態工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種植特定的濕地植物,從而建立起一個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當污水通過系統時,其中的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被系統吸收、轉化或分解,從而使水質得到凈化。
方法特點
人工濕地系統具有建造成本較低、運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質非常好、操作簡單等優點,同時如果選擇合適的植物品種還有美化環境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具有占地面積較大的缺點。“垂直流人工濕地系統水質凈化技術”是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所與德國和奧地利有關研究機構合作開發的一種濕地水質凈化技術,具有*的結構和水流模式,其占地面積相對較小、出水水質更好,并能長期穩定運行的濕地技術。
適用范圍
經過人工濕地系統系統處理后的出水水質可以達到地面水水質標準,因此它實際上是一種深度處理的方法。特別適用于飲用水源和景觀用水保護,處理后的水可以直接排入飲用水源或景觀用水的湖泊、水庫或河流中。因此特別適合處理飲用水源或景觀用水區附近的生活污水或直接對受污染水體的水進行處理,或者為這些水體提供清潔的水源補充。
基建與運行費用
基建費用與很多因素有關:地形特征、地質結構、選用的前處理方法、進水水質情況、出水水質要求、外觀要求等等因素有關。因而根據情況的不同有很大差異,但比常規二級污水處理廠投資低。人工濕地系統運行費用特別低,如果僅以電費計,通常不會超過0.05元/噸/天(主要用于提高進水水位,如果水位不需提升則沒有此項費用),另外需要工人進行相對簡單的操作和維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