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每天50噸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工藝
閱讀:268 發布時間:2019-10-18每天50噸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工藝
企業要發展,技術要進步。小宇環保的水處理設備技術在同行業中一直走在前列,與*企業和新老用戶緊密合作,共同研究開發新設備。為振興環保事業,實事求是制造的環保水處理產品而努力工作。
沉砂池
1.一般規定
1)沉砂池去除對象是密度為2.65/cm3,粒徑在0.2mm以上的砂粒;2)城市污水沉砂量可按106m3污水沉砂15-30m3計算,其含水率為60%,其密度為1500kg/m3;3)砂斗容積應按2天內沉砂量計算,斗壁與水平傾斜角不小于55°;4)人工排沙管直徑≥200mm;5)沉砂池超高不宜<0.3m;
6)沉砂池個數或分格數不應少于2。
2.平流式沉砂池設計數據
1)大流速0.3m/s,小流速0.15m/s;
2)大流量時停留時間一般為30-60s;
3)有效水深一般為0.25-1m;
4)每格寬度不小于0.6m;
5)池底坡度0.01-0.02。
3.豎流式沉砂池設計數據
1)大流速為0.1m/s,小流速為0.02m/s;
2)進水中心管大流速0.3m/s;
3)流量大時停留時間一般為30-60s。
4.曝氣沉砂池設計數據
1)水平流速為0.1m/s;
2)旋流速度為0.25-0.3m/s;
3)流量大時停留時間為1-3min;
4)有效水深2-3m;
5)曝氣量為0.1-0.2m3空氣/m3污水;
6)寬深比1-2;
7)長寬比可達5;
8)空氣擴散裝置距池底0.6-0.9m。
5.渦流式沉砂池設計數據
1)水力葉面負荷約200m3/(h?m2);
2)水力停留時間為20-30s;
3)進水渠道流速
a.流量大時的40%-80%時為0.6-0.9m/s;
b.流量小時>0.15m/s;
c.流量大時≤1.2m/s。
4)進水渠道直段長度為寬度的7倍且不應<4.5m;5)出水渠道寬度為進水渠道的2倍;6)出水渠道與進水渠道夾角>270°;
要求原水濁度長期低于1000度;
斜管沉淀區液面負荷可采用9.0——11.0m3/(h?m2);管徑為25——35mm,管長為1m;水平傾角采用60°;
斜管上部清水區保護高度不宜小于1.5m。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設計要點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適用于渾濁度長期低于200度的原水;斜板沉淀區游人面負荷,應根據原水情況及相似條件水廠的運行經驗或試驗資料確定,一般可采用30——40m3/(h?m2);斜板間距為35mm;斜板長度為2.0——2.5m,排泥區斜板長度不小于0.5m;沉淀區斜板傾角為40°,排泥區斜板傾角為60°。
16豎流式沉淀池設計數據
1.池直徑或正方形邊長與有效水深的比值≤3,池直徑一般采用4-7m;2.當池直徑或正方形邊長<7m時,澄清水沿周邊流出。個別當直徑≥7m時,應設輻射式集水支渠;3.中心管內流速≤30mm/s;4.中心管下口的喇叭口和反射板要求:
1)反射板板底距泥面≥0.3mm;
2)反射板直徑及高度為中心管直徑的1.35倍;3)反射板直徑為喇叭口直徑的1.3倍;4)反射板表面對水平面的傾角為17°;
5)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間的縫隙高為0.25-0.5m,縫隙中心污水流速,在初次沉淀池中≤30mm/s,在二次沉淀池中≤20mm/s;5.排泥管下端距池底≤0.2m,管上端超出水面≥0.4m;6.浮渣擋板距集水槽0.25-0.5m,高出水面0.1-0.15m,淹沒深度0.3-0.4m。
17平流式沉淀池設計數據
1.長寬比以3-5為宜;
2.長與有效水深比一般采用8-12;
3.池底縱坡一般采用0.01-0.02,機械刮泥時不小于0.005;4.初次沉淀池大水平流速為7mm/s,二次沉淀池為5mm/s;5.進出口處擋板位置1)高出池內水面0.1-0.15m;
2)進出擋板淹沒深度一般為0.5-1.0m;
3)出口擋板淹沒深度一般為0.3-0.4m;
4)擋板距進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6.非機械刮泥時,緩沖層高度0.5m,機械刮泥時,緩沖層上緣宜高出刮泥板0.3m;7.刮泥機行進速度一般為0.6-0.9m/min;8.排泥管直徑為<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