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10噸/天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價位
閱讀:110 發布時間:2019-11-1210噸/天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價位
本公司設備水量型號齊全,全國內送貨上門、安裝。
出水水質達到國家要求標準。找小宇您放心。
硝化細菌 ( nitrifying ) 是一種好氧性細菌,包括亞硝化菌和硝化菌。生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層中,在氮循環水質凈化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分類
硝化細菌分類:硝化細菌屬于自營性細菌,包括兩種*不同的代謝群:亞硝酸菌屬 ( nitrosomonas ) 及硝酸菌屬 ( nitrobacter ),它們包括形態互異的桿菌、球菌和螺旋菌。亞硝化菌包括亞硝化單胞菌屬、亞硝化球菌屬、亞硝化螺菌屬和亞硝化葉菌屬中的細菌。硝化菌包括硝化桿菌屬、硝化球菌屬和硝化囊菌屬中的細菌。兩類菌均為專性好氣菌,在氧化過程中均以氧作為終電子受體。大多數為專性化能自養型,不能在有機培養基上生長,例如亞硝化單胞菌(Nitrosomonas)、亞硝化螺菌(Ni-trosospira)、亞硝化球菌(Nitrosococcus)、亞硝化葉菌(Ni-trosolobus)、硝化刺菌(Nitrospina)、硝化球菌(Nitrococcus)等。只有少數為兼性自養型,也能在某些有機培養基上生長,例如維氏硝化桿菌(Nitrobacterwinogradskyi)的一些品系。從形態上看,也有多樣,如球形、桿狀、螺旋形等,但均為無芽孢的革蘭氏陰性菌;有些有鞭毛能運動,如亞硝化葉菌,借周身鞭毛運動;有些無鞭毛不能運動,如硝化刺菌。一般分布于土壤、淡水、海水中,有些菌僅發現于海水中,例如硝化球菌、硝化刺菌。
傳統的厭氧方法存在水力停留時間長、有機負荷低、工藝復雜、投資過大等缺點。水解酸化生物處理工藝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該工藝不存在厭氧消化過程中對環境條件的嚴格要求及降解速度較慢的甲烷發酵階段,將系統控制在缺氧狀態下的水解酸化階段。其原理是通過水解菌、產酸菌釋放的酶促使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發生生物催化反應,具體表現為斷鏈和水溶,微生物則利用水溶性底物完成細胞內生化反應,同時排出各種有機酸。
用水解酸化工藝,在水解酸化池中掛上膜,這樣既節省占地、又節省投資、管理方便、運行費用低。
水解酸化工藝與單獨的厭氧或好氧工藝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由于在厭氧階段可大幅度地去除廢水中懸浮物或有機物,其后續好氧處理工藝的污泥量可得到有效地減少,從而設備容積也可縮小。有,在實踐中,厭氧-好氧工藝的總容積不到單獨好氧工藝的一半;
2.厭氧工藝的產泥量遠低于好氧工藝(僅為好氧工藝的1/10~1/6),并已高度礦化,易于處理。同時其后續的好氧處理所產生的剩余污泥必要時可回流至厭氧段,以增加厭氧段的污泥濃度同時減少污泥的處理量;
3.厭氧工藝可對進水負荷的變化起緩沖作用,從而為好氧處理創造較為穩定的進水條件;
4.厭氧處理運行費用低,且其對廢水中有機物的去除亦可節省好氧段的需氧量,從而節省整體工藝的運行費用;
5.重要的是當將厭氧控制在水解酸化階段時,可為好氧工藝提供優良的進水水質(即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條件,提高好氧處理的效能,同時可利用產酸菌種類多、生長快及對環境條件適應性強的特點,以利于運行條件的控制和縮小處理設施的容積。
BF級生物膜濾池各項反沖洗參數的確定
BF級生物膜濾池運行一段時間以后,隨著濾池內生物的大量繁殖與截留的懸浮物質的增加,其濾層的阻力也逐漸升高,當濾層阻力達1m左右時,則需對其進行逆向氣、水反沖洗,將老化的生物膜及所截留的懸浮物質沖洗出池外以保證濾池的正常的運行。
對于反沖洗過程中氣、水的反沖洗強度應控制得當,過低達不到反沖洗的目的,過高會使生物膜嚴重脫落,造成填料層內生物量減少,以致影響處理效果,并易造成填料的破損、流失及增加不必要的反沖洗耗水量、耗電量。
濾池反沖洗采用逆向氣、水混合沖洗,反沖步驟為:氣沖-(氣+水)沖-水沖。反沖水源為BF級生物膜濾池的處理出水,反沖排水在實際工程中可排人*沉淀池,沉淀后與*剩余污泥一起排出系統,其反沖耗水量占周期處理水量的5%以下,反沖時濾層的膨脹率較小,約為10%左右。
3.6 關于A-BF工藝的脫氮、除磷效果
通過對穩定性試驗期間各段氨氮、總氮、總磷的測定、統計得知,A-BF工藝對氨氮的總去除率為89.0%,其中BF級的去除率為86.5%;A-BF工藝對總氮的總去除率為39.6%,其中BF級的去除率為24.0%;A-BF工藝對總磷的總去除率為57.6%,其中BF級的去除率為36.7%。以上數據說明,雖然A-BF工藝總的水力停留時間較短,但對氮、磷仍有較好的處理效果。且脫氮除磷主要發生BF級。
水解酸化生物處理工藝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該工藝不具有厭氧消化過程中對環境條件嚴格要求,及降解速度較慢的甲烷發酵階段,將系統控制在缺氧狀態下的水解酸化階段。其原理是通過水解菌、產酸菌釋放的酶促使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發生生物催化反應,具體表現為斷鏈和水溶,微生物則利用水溶性底物完成胞內生化反應,同時排出各種有機酸。
水解酸化過程能將廢水中的非溶解態有機物截留并逐步轉變為溶解態有機物,一些難于生物降解大分子物質被轉化為易于降解的小分子物質如有機酸等,從而使廢水的可生化性和降解速度大幅度提高,以利于后續好氧生物處理。因此,后續的好氧生物處理可在較短的水力停留時間內達到較高的COD去除率。
⑴水解池的啟動通過調整水力停留時間利用水解、產酸與甲烷菌生長速度的不同。利用水的流動造成甲烷菌在反應器中難于繁殖的條件。省去了氣體回收部分。
⑵具有較好的抗有機負荷沖擊能力。
⑶水解過程可改變污水中有機物形態及性質有利于后續好氧處理。水解、產酸階段的產物主要為小分子的有機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較好。因此水解池可以改變原污水的可生化性,從而減少反應時間和處理的能耗。
⑷對固體有機物的降解可減少污泥量,其功能于消化池一樣。工藝僅產生很少的難厭氧降解的剩余污泥,故能實現污水、污泥同時處理,不需要經常加熱的中溫消化池。
5由于反應控制在第二階段完成前,出水無厭氧發酵的不良氣味。
A-BF工藝及BF級生物膜濾池運行的穩定性
A-BF工藝及BF級生物膜濾池運行穩定性與對進水水質變化的適應性
按濾速為2m/h、氣水比為6∶1的運行條件對該工藝進行了近兩個月的運行穩定性試驗。雖然原水水質變化幅度較大,但A-BF工藝和BF級生物膜濾池,仍然有較穩定的處理效果和較高的去除率,出水水質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同時也說明A-BF工藝和BF級生物膜濾池對原水水質的變化都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BF級對不同有機投配負荷的適應性
根據表4所列*出水(即BF級進水)CODCr、BOD5值的變化范圍,可計算出BF級的有機物投配負荷變化范圍為:CODCr容積負荷3.41~8.91kgCODCr/m3·d,BOD5容積負荷為0.79~2.30kgB0D5/m3·d。由此可見,在有機投配負荷變化較大的情況下,仍能有表4所列的穩定的處理效果和高質量的出水水質,說明BF級生物膜濾池對有機物投配負荷的變化也同樣具有良好的適應性。
經多次對BF級生物膜濾池中的生物量進行測定的結果表明,BF級中的生物量較高,其在池中的平均生物量為13g干污泥/L填料,其中有機份占60%以上,同樣根據表4所列*出水的BOD5變化范圍可計算得出BF級污泥投配負荷為0.10~0.30kgBOD5/KgVSS.d,由此表明,BF級生物膜濾池既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又使污泥有機負荷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這也正是BF級生物膜濾池既能保持很高的處理效率,又能保持有良好出水水質的關鍵所在。
水解(酸化)工藝具有以下特點:
1)在城市污水處理中,多功能的水解(酸化)池較功能專一的傳統初沉池對各類有機物的去除效率高,節能降耗。
以多功能的水解池取代功能專一的初沉池,水解(酸化)池對各類有機物的去除率遠遠高于傳統的初沉池,其COD、BOD、SS去除率分別達到25-30%、15-25%、65-70%,從數量上降低了對后續處理構筑物的負荷。水解池用較短的時間和較低的能耗完成了部分有機污染物的凈化過程,使該組合工藝較常規工藝節能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