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30t農村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價格
閱讀:119 發布時間:2019-11-2630t農村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價格
污水處理設備適用于:光伏電站、變電站、農村、美麗鄉村建設、廠區、員工宿舍、各種大小醫院、各種洗滌污水、餐飲污水、屠宰污水、養殖污水、噴涂污水、景區、服務區、度假區、收費站、加油站等。
一體化設備可用于處理的水量:1-1000噸。
人工濕地(Constructed Wetlend)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污水處理技術,它是通過基質-土壤-微生物的綜合作用實現對污染物去除,其中微生物是對污染物進行吸附和降解的主要生物群體和承擔者,微生物在濕地基質中與其他動物和植物共生體的相互關系往往起著核心作用.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可觀的經濟效益和廣泛的適用性,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研究者的重視.
人工濕地中微生物的作用是凈化污水的主要因素.微生物廣泛存在于自然生態系統中,根據其生長溫度特性可分為:低溫微生物、中溫微生物和高溫微生物3類.低溫微生物是指在低溫環境下能夠生長的微生物,它們具有*的機制和特殊的代謝產物,主要分為嗜冷菌(Psychrophilies)和耐冷菌(Psychrotrophs)兩類.前者是必須生活在低溫條件下,即在0 ℃下生長繁殖,適溫度不超過15 ℃,高溫度不超過20 ℃的微生物,后者是能在低溫條件下生長,在0~5 ℃下可生長繁殖,高生長溫度可達20 ℃的微生物.在寒冷的冬季這些低溫微生物在人工濕地生態系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提供了嶄新的應用前景.
國外對低溫微生物處理污水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早,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針對低溫微生物資源(主要是南極及深海微生物)的初步收集、調查與研究工作.目前對低溫微生物的研究與開發較少,力量還比較薄弱,其研究也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有關人工濕地低溫菌的研究更少.本實驗研究了低溫菌Pseudomonas flava WD-3在冬季接種到人工濕地后對污水的處理效果,并構建污水處理動力學模型,其成果必將為解決寒冷地區冬季人工濕地的污水處理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對于解決我國日益嚴重的水污染和缺水的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個致密的懸浮泥層是由污水中的污泥及混凝藥劑形成的絮體本身組成的 。隨著絮體由下向上運動 ,使泥層的下表層不斷增加 、變厚 ;同時 ,隨著過濾水力學原理形成的罐體的旁路流動,引導著懸浮泥層的上表層不斷流入中心接泥桶 ,上表層不斷減少 、變薄 。這樣 ,懸浮泥層的厚度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 。當混凝后的出水由下向上穿過此懸浮泥層時 ,此絮體濾層靠界面物理吸附和電化學特性及范德華力的作用 ,將懸浮膠體顆粒 、絮體 、細菌菌體等等雜質全部攔截在此懸浮泥層上 ,使出水水質達到三級處理的水平 。由于泥層是由絮體組成 ,致密度高 ,過濾效率遠遠高于常規的沙粒層過濾 ;由于是處于懸浮狀態的絮體泥層作濾層 ,其過濾的水頭(阻力)損失非常小 ,所以動力消耗遠遠低于常規的砂層過濾 、微孔過濾 、或反滲透膜過濾;又由于過濾泥層是凈化過程中由污水中的污泥自動補充添加 ,又自動被引走 ,即過濾泥層自身在不斷地更新 ,過濾泥層總是保持著穩定的厚度,而且總是保持著穩定的物理吸附和電化學吸附性能 ,因此能獲得穩定的過濾效果 。而且*免去了常規系統中*的過濾層的反沖洗以及反沖洗帶來的眾多麻煩 。這種結構和原理與常規的三級污水處理的過濾裝置是*不同的 ,這里沒有價格昂貴的反滲透膜過濾 、微孔過濾 、或活性炭過濾等裝置 。所以 ,投資省 、動力消耗小 、運行費用低是SPR系統的必然優勢。
SPR系統選用的絮凝劑 ,同時也是良好的污泥助濾劑 ,所以 ,系統后排出的污泥漿 ,其脫水性能良好 ,可以不另外添加助濾劑 ,就直接泵入壓濾機脫水 。泥餅可以制成人行道地磚再利用 ,不會帶來二次污染的問題 。它沒有傳統的生化法產生的污泥含水率很高、脫水性能很差的致命弱點。
本類型污水凈化器曾開機運行處理過養豬場污水 、養雞場污水 、煤礦礦井坑道污水 、生豬屠宰場污水 、高粱釀酒廠酒糟污水 、紡織印染污水、再生紙造紙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等含有大量有機污染物和氨氮的污水;也成功應用于陶瓷廠污水、墻地磚廠污水、大理石水磨拋光污水、洗煤污水、燃煤鍋爐濕法除塵污水、石英砂洗砂污水等懸浮物含量*的污水的凈化和回用。 各地檢測部門測試了污水凈化器進水和出水的有關數據 。測試報告單表明 :氨氮去除率可以達到85%,總氮去除率可達95% ,有機氮去除率可達96% ,BOD去除率可達95% ,懸浮物的去除率則高達98.3% ~ 99.6% ,出水濁度達到3 度(3 毫克 / 升)以下。這是本凈水系統在低投資 、低運轉費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出水指標 。 這是常規的物化法和生物化學法的一級 、二級處理系統都無法達到的 。
生物除磷為去除城鎮污水中磷的重要方法,也是保護地表水環境、減輕或避免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技術措施近年來,有研究認為生物除磷不僅與聚磷菌(PAOs)有關,而且可能與生物絮體中的胞外聚合物(EPS)有密切.例如,Cloete等和方振東等檢測到EPS中含有大量磷,認為EPS是污泥絮體重要的磷貯存庫;研究認為,EPS磷含量的變化為厭氧減小、好氧增大,且SRT越大,EPS磷含量越大,EPS除磷量越大;韓瑋等則研究認為,厭氧/好氧反應過程中EPS含磷量呈波浪形變化,EPS在生物除磷過程中主要起緩沖作用,是胞內聚磷合成的中轉站;研究發現,不同SRT下EPS含量沒有明顯變化,但EPS的磷含量隨SRT的增大而增大.上述結果說明,EPS對生物除磷過程有重要影響,但其在生物除磷中的確切作用還不清楚.
有研究人員采用STS法(化學分級)和31P-NMR檢測到細胞膜外或EPS中存在聚磷酸鹽(Poly-P),說明EPS參與了生物聚磷過程.Hill等(檢測到以葡萄糖為部分碳源的SBR反應器活性污泥好氧吸磷形成的部分Poly-P位于細胞膜外.Jing等對該反應器進行了后續研究,發現細胞膜外的Poly-P與金屬陽離子結合/絡合.隨著對生物絮體結構認識的深入,研究人員意識到上述現象與EPS有密切.張志超等觀察到普通活性污泥EPS磷的主要形態為正磷酸鹽(PO3-4-P),而生物強化除磷污泥EPS磷的主要形態為Poly-P.然而,上述研究僅對細胞膜外或EPS中磷酸鹽的形態進行了分析檢測,未深入研究生物除磷過程中EPS不同形態磷酸鹽(包括正磷酸鹽、低分子量聚磷酸鹽和高分子量聚磷酸鹽)含量的動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