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擠壓機的結構原理
通常,一套完整的擠壓機系統主要由機械部分、液壓部分及電氣部分所組成
1、機械部分包括底座、導柱(也叫拉桿)、前橫梁板(簡稱前板)、后橫梁板(缸座)、保溫座(盛錠筒)、剪刀座、模座、上下導軌板、機械手送錠裝置、擠桿座(蝴蝶頭)、擠桿等部件。
2、液壓系統由主缸、副缸(快速邊缸)、鎖緊缸(前板缸)、模座油缸、柱塞泵(分為變量與定量泵)、葉片泵(分單聯泵與多聯泵)、閥板、閥(單向閥、溢流閥、換向閥等),油管、油箱及各種液壓開關等組成。
3、電氣部分主要由供電柜、操作臺、PLC可編程控制器、交流接觸器、顯示屏等組成。
各主要部分的功能如下:
1、機座是所有作用的承受載體,包括底座是一個封閉的承受擠壓力的構件;
2、主缸是產生擠壓力的液壓工作缸,為柱塞結構;
3、導柱,也叫拉桿,前板和主缸是通過四根導柱用螺母緊固成封閉的受力系統,承受液壓機工作時的作用壓力,部分中板與主缸蝴蝶板則以四根導柱為導向前后移動。所以張力柱除了受力外,還兼作動梁(蝴蝶板)及擠壓筒(保溫座)的導軌。
4、蝴蝶板是一個用來平衡主柱塞外伸部分重量,并控制擠*中心的部分;
5、保溫座,也叫盛錠筒,是用來裝置鋁錠坯,是一個承受高壓的恒溫容器。
二、機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通常,擠壓機機械零件的失效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整體斷裂,零件在受拉、壓、彎、剪和扭等外載荷作用時,危險截面會發生疲勞斷裂,例如導柱的斷裂、螺栓的斷裂、齒輪輪齒根部的折斷等。
2、過大的殘余變形,如果作用于零件上的應力超過了材料的屈服極限,則零件將會產生殘余變形,如轉軸的彎曲,壓蓋的變形等。
3、零件的表面破壞,零件的表面破壞主要是腐蝕、磨損和接觸疲勞,這些都是隨著工作時間的延續而逐漸發生的失效形式,如導軌的磨損、銅套的磨蝕等。
4、破壞正常工作條件引起的失效,如液體摩擦的滑動軸承,只有在存在完整的潤滑油膜時才能正常地工作;如果破壞了這些*的條件,則將發生不同類型的失效,如軸承發生過熱、膠合、磨損等失效,帶傳動發生打滑的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