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國內全部零部件實現國產化的協作機器人關節模組問世
閱讀:2960 發布時間:2017-12-4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正面臨巨大的市場空間。
據此前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年)》預計,2017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2.8億美元,而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232億元。
在政策與產業的雙重驅動下,我國機器人產業進入了黃金發展期,但同時工業機器人的*絕大多數被abb、kuka、fanuc、YASKAWA這“四大家族”占據,國產工業機器人在精度、技術等方面仍具有不小的差距,急需在核心技術與產業發展方向上找到新的成長路徑。
在近期的2017深圳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展覽會上,泰科智能伺服技術有限公司發布了4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協作機器人關節模組——RJS-14、RJS-17、RJS-25和RJS-32。
泰科智能董事長李孝文表示,實現全國產化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協作機器人具有較高的市場性價比,能夠降低中小制造業企業的轉型與升級成本,*來看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面向中小制造企業
目前國內的機器人市場熱度雖然很高,但整個工業機器人市場卻幾乎被國外品牌占據。據機器人聯盟(IFR)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了29萬臺,中國已經連續5年成為*大市場。
與此同時,國內工業機器人品牌的*卻十分低,使得國內中小機器人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相對狹小。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9萬臺,*僅為32.6%。
如何沖破*的市場壟斷,成為國內機器人企業在做大做強時遇到的關鍵阻礙。
一直以來,機器人市場都是為對應制造業設計重型、昂貴且笨重的機器人,但在實際應用中,并非所有的工業流程環節都需要大型機器人來提取較重的負載,越來越多的輕便、敏捷的機械手臂開始承擔起組裝和提取的工作,市場開始對協作機器人的需求愈發強烈。
在此背景下,不少國內機器人企業在協作機器人這個市場細分領域內看到了突破*“重圍”,將企業做大做強的生存路徑。
泰科智能RJS系列是國內推出的*款協作機器人產品,該智能協作機器人與同類型、同負載的工業機器人相比,從控制器、軟件、操作系統到算法都是自主研發突破了包含控制系統、伺服系統和減速器等方面的技術瓶頸,全部零部件都實現了全國產化。
泰科智能董事長李孝文接受采訪時指出,如果按照*企業現有的產品體系去設計工業機器人,國內企業很難有機會。同時,目前國內大量的中小型企業面對轉型與升級時對成本十分敏感,這就為國內機器人企業提供了市場空間。
李孝文表示,工業協作機器人是目前機器人市場產品中的一條“新路線”,它屬于下一代機器人。與*的同類產品相比,實現全國產化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協作機器人具有較高的市場性價比,能夠降低中小制造業企業的轉型與升級成本,*來看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受資本市場青睞
如今,“工業4.0概念”下的中國制造業轉型與升級使得工業機器人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協作機器人則開始成為資本青睞的對象。
事實上,在范圍內,機器人領域正在成為投資的熱土,我國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同樣熱情不減,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機器人融資案例達到了70起,2016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融資金額分別達到了3.08億美元和2.99億美元,環比增長37.49%和26.26%。
如此之多的機器人融資案例實與該產業發展的潛力密切相關。據《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年)》預計,今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2.8億美元,2012年至2017年的平均增長率達28%,今年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232億美元,2012年至2017年的平均增長率接近17%。
接受采訪的多位專家皆表示,中國機器人行業的投資前景在于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包括工業機器人在內,核心部件的技術突破以及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未來將更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