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快速壯大,人才效能持續增強,人才比較優勢穩步增強,我國已經擁有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不斷優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隊伍。但在一些傳統行業領域,如機床工具行業,人才結構化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特別是高端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市場對中高端機床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機床企業產業結構逐步轉型升級,所需的高端人才急劇增加。然而高端人才總量卻未能與行業產品市場需求形成同比例供給,現有高端人才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機床行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
機床行業高端人才的不足,是造成我國機床產業轉型升級緩慢,產品難以向中高端邁進的重要原因。缺乏高端人才,機床產品設計難以從理論和試驗數據上得到有效支撐,大多依靠經驗和跟隨,很難實現設計上的追趕超越;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無法突破,只能依賴進口;*制造工藝理念和生產實際很難有效結合,產品質量、效率、穩定性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向中高端邁進不能實現快速全面突破。
造成當前機床行業高端人才緊缺,供給嚴重不足的原因多種多樣,大體上講可歸納為三類:一是對口機床行業需求的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提供的人才供給不足;二是機床產業在經歷較長時間的下滑期后,大量高端人才流向其他行業;三是跨國機床企業廣泛在中國布局,通過高薪“挖”走人才,加劇了國內機床企業高端人才的流失。
近日,**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強調,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必須把握戰略主動,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進行戰略布局。高端工業母機是國家重大需求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方向之一,講話為破解高端工業母機人才隊伍不足難題指明了方向。機床企業可以抓住國家戰略重視的難得機遇,圍繞行業高端領域之急需,聚集高端人才。特別是要總體布局對高檔次的研發人才、復合型人才、高技能技術服務人才、高級營銷人才等四類高端人才進行戰略規劃,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助推中國機床行業向中高端發展。
高檔次研發人才。產品研發必須要有高檔次研發人才,長期依靠經驗和跟隨難以開發出好的產品。秦川集團依靠研發人才積累,在齒輪機床方面,掌握了數控齒輪磨床的設計、制造等核心關鍵技術,產品總體技術水平及性能已處于*、國際*水平行列;在車床方面,實現了產品從兩軸到五軸的全覆蓋和朝著綠色、高效、高精、高速、自動化、智能化、復合加工方向的發展;在國內急需的高端五軸機床方面,研發了立式五軸加工中心、臥式五軸加工中心、龍門五軸加工中心、車銑復合五軸加工中心四大類產品,以及電主軸、數控轉臺、搖籃、擺頭等核心功能部件,部分五軸機床的快移加速度可到2g以上,處于國際*水平行列;在螺紋加工機床方面,形成了從螺紋旋銑粗加工、精密成型磨削、螺母復合磨削、動態檢測、性能測試等全套工藝解決方案,處于*行列。這些產品若要實現高端突破、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還需要有更多高端研發人才的持續努力。
復合型人才。一款機床產品在開發時往往會涉及機械、材料、電氣、環境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綜合知識,還需關注溫度場的變化、復雜的機電耦合作用、電氣系統的聯調,以及刀具路徑的后置處理等,缺少任何一項往往都難以成功,因此需要有大量的高端復合型人才為機床產品的發展提供支持。比如,國內在五軸機床制造方面已有很好的基礎,但總體缺乏對用戶典型零件加工工藝方面的研究,特別是刀具路徑后置處理能力不足,制約了國內五軸機床的市場適應能力。
高技能技術服務人才。由于機床產品的特殊性,每一臺機床在裝配、調試、*等各個環節都需要配備大量熟練的高技能技術服務人才。高技能技術服務人才數量不足,會直接影響到機床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秦川集團通過建立“雙五機制”,培養高技能技術服務人才。面向全體技能工人,建立五級“星級員工”體系,通過學習培訓、績效考核、薪酬分配等成套管理制度,形成員工“比、學、趕、幫、超”的成長氛圍。針對高技能人才,著力構建五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體系。到目前,秦川集團已創建了4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省、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了一批高技能技術服務人才,為企業產品品質提升形成了重要保障。下一步還要繼續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強后備高技能人才梯隊建設,解決技能人才儲備的難題。
高級營銷人才。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具有專業技術背景、熟悉國內外貿易和法律的高級營銷人才是機床企業在營銷競爭中獲取*的重要利器。特別是在出口產品,以及中高端產品與國外產品進行競爭時,高級營銷人才往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人則企,無人則止。人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如何獲得人才,如何培養人才,是各機床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強調,要下大氣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要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發揮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的國家隊作用,圍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組織產學研協同攻關。秦川在這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是構建平臺,通過構建多渠道參與的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培養高端人才。依托陜西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將秦川集團中央研究院作為全集團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和培養基地,與西安交通大學等多所高校合作開展高端機床的基礎性、前瞻性技術和*制造工藝的研發,為企業培養所需的高端人才。
二是突出重點,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和通過項目合作培養高端人才。主要方式包括:通過聘請國內外咨詢公司和行業專家講座、授課;送出拔尖人才到國外進行專項培訓;與國外知名設計公司合作,以聯合設計小組的方式開展關鍵研發項目。秦川集團與英國Romax公司通過項目合作,培養了秦川集團齒輪傳動研發設計團隊,擁有了特種齒輪箱、機器人減速器等齒輪傳動類產品方面的設計開發能力,有效支撐了秦川集團高端制造產業的發展。
三是強化激勵,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留住人才、激勵人才。秦川集團通過實施研發人員寬帶薪酬體系和高技能人員“雙五機制”等全面打通了人才晉級的通道,為留住人才、激勵人才、激發人才干事創業創造了關鍵性保障。通過強化激勵,讓人才得到了合理的回報,有效釋放了集團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為秦川集團“十四五”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源動力。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面對當前的復雜環境和重大挑戰,機床企業要以強烈的責任感,把發現、培養和凝聚各類專業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作為企業工作的基本要求,把充分調動廣大專業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作為企業管理的根本任務,聚集高端人才,挑戰高端母機,裝備中國,走向世界。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