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三維掃描入門級指南,新手必看!
閱讀:1122 發布時間:2022-8-14三維掃描入門級指南,新手必看!
剛入手三維掃描儀
如何才能高效獲取精準的三維數據
今日云課堂
搞懂這7個問題
就算是新手小白
也能玩轉三維掃描
本次云課堂會分步拆解捷克布爾諾科技博物館館藏飛機的掃描過程,帶大家了解三維掃描工作的前期準備、掃描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后期數據處理。
需要修復的飛機為世界上量產的超音速飛機,身長10米,重達7.5噸。由于長期靜置停放,該飛機左翼出現了腐蝕情況。
對飛機左翼進行三維掃描,可為后續的修復工作提供數據基礎。
一、戶外掃描應選擇哪種設備?
好馬配好鞍,選擇一款合適的設備至關重要。環境光會影響三維掃描的精度和掃描效率。在戶外掃描時,傳統掃描儀由于光源等技術受限,受環境光的干擾較大,其掃描結果會大打折扣。
而藍光波長較短,抗干擾性強,戶外掃描可以選擇藍光三維掃描儀。
此次掃描中選用的KSCAN-Magic三維掃描儀,是款紅外+藍色激光計量級復合式三維掃描儀。
精度可達0.020 mm,標配五種工作模式:大面幅掃描、高速掃描、精細掃描、深孔掃描,內置全局攝影測量系統,可適應不同的掃描需求,捕捉復雜表面的數據。
此外,依托強大的掃描算法,KSCAN-Magic能快速捕捉大面幅數據,使戶外掃描任務更為高效便捷。
二、 掃描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為了確保掃描儀的掃描結果精準可靠,在設備經歷長途運輸后,需要用標定板對掃描儀進行快速標定。
為了達到較好的掃描效果,還需要根據現場環境和被測物特性,提前調整掃描儀的參數設置。
三、標記點要怎么貼?
標記點也稱為參考點,三維掃描儀通過標記點來捕捉物體表面的坐標信息。因此,在掃描前,需要在物體表面放置標記點。為了減少識別誤差,建議隨機放置標記點,標記點的分布不需要太規整。
可根據設備掃描面幅來預估標記點粘貼距離,理論粘貼距離為3-20cm,可根據實際情況微調。KSCAN-Magic的掃描面幅達1440 x 860mm,采用藍光快速模式標記點間距在250mm-350mm.
此外,貼點時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切勿將標記點貼在圓弧等會使標記點發生形變的位置;
2.切勿將標記點貼在直角、邊緣位置;
3.切勿按壓、擦拭、折疊標記點;
在飛機掃描修復案例中,主要以 250mm-350mm 左右的間隔放置標記點。在不易識別的區域(如機翼邊緣),可增加標記點來保證拼接數據的完整性,拼接過渡處的標記點應該不少于4個。
四、 什么是掃描距離?
掃描儀與物體之間存在的掃描距離,若掃描時,操作不當可能會導致點云丟失、掃描結果不佳等情況。
為了清晰地捕獲高質量的掃描數據,需要讓掃描儀處于合適的工作距離內。掃描特定區域時,應從多個角度進行掃描,減少隨機誤差。
五、為什么要設置分辨率?
在給定的掃描距離下,點與點之間的距離即為分辨率。分辨率越高,掃描點云就越密集。如果對三維模型的細節要求高,則需要設置高分辨率。
本案例的分辨率為1.5 mm, 在不丟失細節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了掃描效率。此外,建議在掃描中調整掃描位置和角度,從而對物體進行的掃描。
六、后期數據如何處理?
掃描結束后,需對掃描數據進行處理,刪除一些無用的多余數據。KSCAN-Magic配備了掃描軟件ScanViewer,在軟件中,簡單幾步,即可編輯掃描數據,刪除多余數據。
掃描數據可以網格化成三維模型,并以STL, PLY網格格式導出,或以ASC、IGS 和TXT點云格式導出。
七、何時需要用到攝影測量?
當掃描大型物體時,由于拼接次數過多,累計誤差會越來越大。
此時,若使用攝影測量系統,可通過大面幅多角度定位技術,減少累計誤差,提高掃描精度。
攝影測量利用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來獲取物體三維坐標。當被掃物體的尺寸超過1米時,通過攝影測量,可提高標記點在空間的位置精度,提高后期掃描的數據精度。
KSCAN-Magic內置攝影測量系統,在掃描大型物體時有出色的表現。
弄懂以上問題,是使用三維掃描儀高效獲取精準的三維數據的步。想要熟練掌握三維掃描的技巧仍需要不斷學習和反復實戰練習。
讓我們期待下一期云課堂,為大家帶來更多關于三維掃描的干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