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上午,市委書記袁家軍前往部分中央企業在渝單位調研。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共同開展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戰略合作,打造更多標志性成果,為建設現代化新重慶匯聚強大力量。
▲袁家軍在通用技術集團國測時柵科技有限公司察看技術創新成果。記者 蘇思 攝/視覺重慶
通用技術集團國測時柵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與重慶理工大學聯手打造,致力于精密技術及器件自主可控研究,積極服務裝備重大需求。袁家軍觀看創新成果展示,考察有關實驗室,詢問產學研融合的思路和舉措,希望企業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科技創新,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實現更大作為。他強調,要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大優質資源整合和人才招引力度,打造平臺型、樞紐型、開放型創新體系。要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更好促進以大企業帶小企業,形成產業創新綜合體。調研中,袁家軍希望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堅持產城融合發展,積極引育重量級科研企業和機構,努力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2月21日,記者走進位于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通用技術集團國測時柵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人員正在對自主研發的兩款產品進行測試,為后續的量產做準備。
▲研發人員正在對自主研發的兩款產品進行測試。重慶新聞聯播供圖
通用技術集團國測時柵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彭凱介紹,這兩款產品是他們基于重慶理工大學原創的納米時柵技術研制的戰略性產品,對于實現國家裝備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保障產業鏈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測時柵技術專家拿著一個圓環形狀的產品告訴記者,這個就是他們研發的超高精度圓時柵產品,最高測量精度可達±1″(1″約等于0.00028°),廣泛應用于機床回轉工作臺、精密測量儀器等領域,相較于國外同性能產品,具有更高的性價比。
▲RAU超高精度圓時柵位移傳感器。受訪單位 供圖
2021年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國測時柵,由通用技術集團和重慶理工大學合資設立,著力突破高精度高可靠性位移測量領域核心技術,同時以納米時柵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發展測量、驅動和控制一體化技術,研發“納米時柵+”關鍵功能部件和智能裝備。
▲國測時柵公司大樓。受訪單位 供圖
“高水平的精密位移測量技術及器件是數控機床、儀器設備等精密裝備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功能部件,其性能水平直接決定了加工制造的精度與質量水平。”國測時柵相關負責人坦言,這一項技術,不僅被國外技術壟斷多年,還因此帶來了一系列負面連鎖反應,包括進口產品價格高、貨期長、售后難等問題。
正因如此,時柵技術團隊從技術源頭上另辟蹊徑,在原理上進行創新——突破“用空間測量空間”傳統測量思路局限,以“用時間測量空間”的重要原創學術思想,研發出超高精度、超高分辨率的位移傳感器,為高精密化測量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國產化技術和產品路線,有效填上了國內精密位移測量領域空白。
得益于重慶市政府等在政策落地、項目推進、人才引進、產品上市方面為國測時柵創新發展提供的服務和有力支持,特別是屬地科學城在爭取平臺和項目、經費支持等給予的優惠政策,幫助其科技成果大膽“走出”實驗室,“落進”生產線。
▲國測時柵十萬級無塵車間內,工人們正緊張有序生產。雷鍵 攝
“國測時柵以納米時柵技術為依托,研制出直線位移和角位移兩大類,一體式納米圓時柵、分體式納米圓時柵、封閉式納米直線時柵和敞開式納米直線時柵四大系列納米時柵產品,產品性能對標國際水準。”該負責人表示,此外,還有多款新產品正在研發,有望讓更多“科學城造”精準可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時隔3年,通用技術集團與重慶再次攜手,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醫藥、醫療健康、工業母機等重點產業領域和改革攻堅等方面加強務實合作,形成更多央地合作標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