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做生意謹記“每次都是初交”
閱讀:416 發布時間:2016-6-6同事大劉zui近被她的老客戶狠狠地涮了一把,差點要了這丫頭的命!
這位老客戶四月初從我們這訂購了10件大型風琴式導軌防護罩和200多根機床冷卻水管,總貨款約5800元。合同簽定以后,按著慣例是要客戶打訂金我們才能下料生產,但客戶以合作多年為由,推說會計不在,再三要求大劉先安排生產發過去,等收到貨后再打款。考慮再三,大劉松了口。說實在的,在大劉心里已經對這位老客戶信任,畢竟與自己合作了多年。所以她已經沒有了一絲一毫的戒備心。
但讓大劉意想不到的是,客戶簽收貨物后只字不提付款的事。眨眼月底到了,會計限令我們及時收款,大劉也急了,連連向客戶催討。誰知客戶此時卻沒了蹤影。大劉*被老客戶耍了。
我覺得咱們中國人做生意始終與猶太人有一些差別。zui大的差別就是容易被感情所左右,總是想當然。但猶太人卻認為,在商業活動中,人與人都是用利潤維系的,人的良知和道德往往會被金錢扭曲,一旦輕信別人,就可能傾家蕩產,而且是呼告無門。“每次都是初交”的生意經,初看之下毫不經眼,細細推敲卻發人深思。
猶太人做生意,哪怕遇到再熟悉的客戶,也絕不會因為上次的合作成功而放松對這次生意的各項條件和要求的審視。他們習慣于把每次生意都看成一次獨立的生意,把每次接觸的商務伙伴都看作*次合作的伙伴。這樣做,起碼有兩個好處:
*,不會因先入為主的思想而掉以輕心,相反,可以有足夠的戒備防止對方可能做的一切手腳。
第二,可以保證自己*次辛辛苦苦爭得的盈利,不至于在第二次生意中為顧念前情而做出的讓步所斷送。
我覺得,猶太人的這種作事風格和原則,正是我們國人所欠缺的。這是由活生生的商業活動中得出的生意經,是一條保持內心平衡,不被他人策動的生意經。值得我們大家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