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美日機床自主研制*臺鉆頭研磨機
閱讀:1171 發布時間:2012-12-11
jc35導讀:在高速公路廣告、各大機床展會上,很多人可能看過“美日機床”這個名字。這個在短短幾年之內發展起來的工具磨床制造公司,有著怎樣的發展史?而其創始人又在書寫著怎樣的一部創業經?
近日,筆者走訪了位于新河鎮花籃工業區的臺州美日機床有限公司。“美日”的生產基地很普通,廠房分上下兩層,上面一層總室與辦公室合用,下一層是倉庫加技術部門,該公司總虞榮江告訴筆者,從2006年開始創建美日機床公司以來,短短5年里,他們就自主研發出了20多個機床工具磨床系列產品,并成功已申請了20多項國家,“這個房間里的產品可都是寶,是我們的搖錢樹呀。”
自主研制*臺鉆頭研磨機
虞榮江在學校學的是“機械制造與設計”專業。畢業后,就在工廠里做學徒。“那時候,什么臟活累活都干過,忙碌到深夜是家常便飯。年輕時候吃的苦,既磨煉了我的意志,也為我以后的創業打下非常好的基礎。”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人生閱歷的增加,虞榮江發現,企業中人員流動性非常大,招學徒工又怕對方技術不過關。他便開始想著發明一種機器來代替人工。
有了靈感后,虞榮江說做就做。經過查閱大量資料,不斷研究,他終于研制出了美日機床的*臺鉆頭研磨機。研磨鉆頭可以隨意調整鉆頭先端角、逃隙角、中心橫刃大小,可替代中心鉆定位,同時設有靜點大小調整功能,能隨著鉆孔材料材質、速度做有效配合。雖然初期產品比較粗糙,但是在控制工具的精度并延長鉆頭的壽命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筆訂單成了機床業的“笑話”
技術工人出身的虞榮江,創業之初睡過候車室,受過騙上過當,“創業之路可以說人人都是相同的,但也是各有各的不同,辛苦、困惑、猶豫、彷徨誰都有過,但具體哪一個讓人記憶深刻,那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虞榮江講起了他創業之初的*筆生意,是一個缺乏經驗的慘痛教訓。那是2006年的上半年,虞榮江帶著自家產品來到了上海模具展。可那個時候,他沒錢去租展位,只能在展廳門口發發傳單,除了要忍受路人異樣的眼光外,還得時刻防備著保安的驅趕。
“有一天,一位自稱從溫州趕過來的客戶說想買我的研磨機,當時我開價2200元一臺,可是這個人嫌貴,又跟我說了一大堆理由。”虞榮江回憶,當時都被那人繞暈了,破天荒地以1800元一臺賣給了他。這么低的價格賣掉一臺機床,成了機床業廣為人知的笑話,這個“笑話”就是虞榮江創業之初的*筆生意。
自主知識產權是參與化競爭的前提
短短幾年,憑著執著的堅持和對機床設備的精益求精,“美日”在品質方面實現了大提升,可是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市場里的“潛規則”。
今年5月,美日機床在中國臺灣參加一個重要展會時,竟然受到了中國臺灣當地4家機床企業的多方為難,他們質疑大陸展品的創新能力。“我帶著公司的工作人員到會場,沒多久就見一位律師帶著知識產權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來到了我們的展位,他們聲稱是受中國臺灣當地4家機床公司的委托,說美日公司的產品有侵權行為,仿造了他們的產品。在主辦方協調當地知識產權部門進行調查后,確定美日公司沒有侵權。”在這次展會上,美日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便攜式刀具磨床,吸引了許多客商的關注,當場獲得了40多萬元的訂單。
這件事讓虞榮江陷入了沉思,“我們的產品,在研發力度、創新性上都不比其他企業差,但在質量上仍與他們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此外,我們的一些企業知識產權意識較為薄弱,這讓我們的產品在境外市場上吃了很大的虧。”
近日,筆者走訪了位于新河鎮花籃工業區的臺州美日機床有限公司。“美日”的生產基地很普通,廠房分上下兩層,上面一層總室與辦公室合用,下一層是倉庫加技術部門,該公司總虞榮江告訴筆者,從2006年開始創建美日機床公司以來,短短5年里,他們就自主研發出了20多個機床工具磨床系列產品,并成功已申請了20多項國家,“這個房間里的產品可都是寶,是我們的搖錢樹呀。”
自主研制*臺鉆頭研磨機
虞榮江在學校學的是“機械制造與設計”專業。畢業后,就在工廠里做學徒。“那時候,什么臟活累活都干過,忙碌到深夜是家常便飯。年輕時候吃的苦,既磨煉了我的意志,也為我以后的創業打下非常好的基礎。”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人生閱歷的增加,虞榮江發現,企業中人員流動性非常大,招學徒工又怕對方技術不過關。他便開始想著發明一種機器來代替人工。
有了靈感后,虞榮江說做就做。經過查閱大量資料,不斷研究,他終于研制出了美日機床的*臺鉆頭研磨機。研磨鉆頭可以隨意調整鉆頭先端角、逃隙角、中心橫刃大小,可替代中心鉆定位,同時設有靜點大小調整功能,能隨著鉆孔材料材質、速度做有效配合。雖然初期產品比較粗糙,但是在控制工具的精度并延長鉆頭的壽命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技術工人出身的虞榮江,創業之初睡過候車室,受過騙上過當,“創業之路可以說人人都是相同的,但也是各有各的不同,辛苦、困惑、猶豫、彷徨誰都有過,但具體哪一個讓人記憶深刻,那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虞榮江講起了他創業之初的*筆生意,是一個缺乏經驗的慘痛教訓。那是2006年的上半年,虞榮江帶著自家產品來到了上海模具展。可那個時候,他沒錢去租展位,只能在展廳門口發發傳單,除了要忍受路人異樣的眼光外,還得時刻防備著保安的驅趕。
“有一天,一位自稱從溫州趕過來的客戶說想買我的研磨機,當時我開價2200元一臺,可是這個人嫌貴,又跟我說了一大堆理由。”虞榮江回憶,當時都被那人繞暈了,破天荒地以1800元一臺賣給了他。這么低的價格賣掉一臺機床,成了機床業廣為人知的笑話,這個“笑話”就是虞榮江創業之初的*筆生意。
自主知識產權是參與化競爭的前提
短短幾年,憑著執著的堅持和對機床設備的精益求精,“美日”在品質方面實現了大提升,可是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市場里的“潛規則”。
今年5月,美日機床在中國臺灣參加一個重要展會時,竟然受到了中國臺灣當地4家機床企業的多方為難,他們質疑大陸展品的創新能力。“我帶著公司的工作人員到會場,沒多久就見一位律師帶著知識產權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來到了我們的展位,他們聲稱是受中國臺灣當地4家機床公司的委托,說美日公司的產品有侵權行為,仿造了他們的產品。在主辦方協調當地知識產權部門進行調查后,確定美日公司沒有侵權。”在這次展會上,美日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便攜式刀具磨床,吸引了許多客商的關注,當場獲得了40多萬元的訂單。
這件事讓虞榮江陷入了沉思,“我們的產品,在研發力度、創新性上都不比其他企業差,但在質量上仍與他們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此外,我們的一些企業知識產權意識較為薄弱,這讓我們的產品在境外市場上吃了很大的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