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0.03mm的極細手術針應用于臨床,給再生移植手術領域帶來了革命性變化,使此前難以完成的手術,如0.5mm以下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經的縫合手術得以實現,在嬰兒斷指再生手術中也取得了巨大成果。
借助顯微鏡完成的外科手術叫做“顯微外科手術”,以往手術中使用的標準手術針針徑為0.1mm,它很難縫合小于0.5mm的人體組織。0.03mm極細手術針的研制成功,使醫術精湛的醫生有可能完成更加微細的0.1mm直徑血管的縫合,這種手術被稱為“超級顯微外科手術”。
醫療器械生產廠家河野制作所的總部及廠房,位于東京近郊的千葉縣市川市。該公司開發研制世界上最小的顯微手術針,用于縫合微細血管和神經,如今以“CROWNJUN”的商標享譽全球。
這種全球最細小的手術針歷時3年的開發,于2004年完成。
開發工作困難重重。手術針所用的材料是特種不銹鋼,在整個制作流程中,需要對不銹鋼材進行拉伸、切割,將頂端削尖、彎曲、研磨鋒利等一系列加工。但是手術針如此細小,雖然使用的是金屬材料,卻要制作得像棉花的纖維一般輕如游絲。整個加工過程要求技術嫻熟的員工在顯微鏡下手工完成,所需專用工具和器械都是由河野制作所的員工獨自研發的。
董事長河野淳一回顧說,當時連醫護人員都普遍認為沒必要制造那么細小的手術針,也沒有哪家廠商具備這樣的技術能力。但是,有一家大學附屬醫院的醫生提出希望“能制造出更細的手術針”,于是河野制作所開始向直徑0.03mm的手術針發起了挑戰。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