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發動機機架焊接者馬鐵錚 用小細節托舉大火箭
2018年12月18日 13:18機床商務網點擊:3958
中國的“胖五”——長征五號大推力運載火箭成功首飛。這一飛,中國航天飛進了大火箭時代。和中國以往的火箭相比,“胖五”不僅塊頭大了,腰粗了,而且身體里面的技術含量也長了,比以往任何一個型號的長征火箭都要復雜。可以說,這是我們中國火箭的一次脫胎換骨式的升級換代。大火箭,設計難,制造也難,但是難不倒我們的航天人。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長征五號發動機雙機機架的焊接者馬鐵錚。
“這個就是我焊接的首臺長征五號火箭發動機雙機機架”,馬鐵錚指著發動機的機架說道,“這個就是經過了一系列的實驗從合練箭上又拆下來,除了后一步(發射)沒用,可能所有的檢測實驗都做過了。”
為長征五號焊接發動機雙機機架,是馬鐵錚從事航天焊接工作16年來,干過的得意的作品。馬鐵錚今年34歲,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下屬的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的一名焊工,2011年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長征五號是目前中國研制的大先進的火箭,它的箭體直徑達5米,相應的發動機機架的直徑也達5米,這是目前中國制造的大直徑的火箭發動機機架。6年前,為長征五號焊接火箭發動機機架的重任落在了馬鐵錚所在的14車間高鳳林班組,28歲的技術骨干馬鐵錚成為人選。
關于長征五號的機架,國家特級技師馬鐵錚的師傅高鳳林說道:“長征五號的機架完全不同于我們原來所有型號的機架,無論是從結構的尺寸,還是它所要承受的負載都遠遠大于其他原來很多型號機架的結構尺寸。”
火箭發動機機架,向上要托舉推進劑燃料貯箱巨大的重量,向下要連接著火箭發動機。火箭發射時,火箭發動機推力室產生的巨大推力要通過機架傳導給火箭。長征五號火箭起飛質量重達800多噸,機架下面連接的2臺氫氧發動機推力高達100噸,這么巨大的壓力和推力,對于發動機機架的焊接質量是的考驗。設計方提出了異常苛刻的焊接質量要求。
關于此次焊接任務的難度,馬鐵錚說道:“尺寸要求特別嚴格,變形也在零點幾毫米之間,還有就是它的強度,需要我們進行靜力試驗、壓載實驗。因為它承受的力量非常大,所有強度要求非常高,有很多受力點。”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火箭發動機機架被行家稱為復雜空間結構焊接,是焊接師傅們為頭疼的部件之一。因為機架不僅結構復雜、空間狹小,而且管壁薄、材料可焊性差,在焊接過程中極易產生缺陷。一旦出現缺陷,就會前功盡棄。而長征五號火箭發動機機架的結構復雜程度、焊接強度,更是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型號的火箭。
馬鐵錚仔細研究了長征五號火箭發動機機架設計圖,他要完成的任務是要把上百個不同尺寸規格的零部件立體地焊接在一起,整個機架的幾何平面度誤差要控制在零點幾毫米。但是只要有焊接,就會有變形,就可能產生幾何平面度誤差。如何嚴格控制焊接變形,成為擺在馬鐵錚面前大的難題。
馬鐵錚找來很多廢棄的機架零部件反復組合試驗,終于,他找到了一個佳解決問題辦法,那就是按照佳焊接順序對稱焊接。找到了佳焊接策略,還得有控制每一個焊點焊縫變形的技術絕活。發動機機架結構復雜,沒法利用機器焊接,只能依靠人工焊接。
為了掌握在長五機架異常復雜空間里必須要用的超難度焊接本領,正式焊接前馬鐵錚苦練了三個月。訓練期間,艱苦重重,馬鐵錚的整個胳膊全都是燙傷的痕跡,衣服上也全是小窟窿小眼。但是盡管訓練艱苦,馬鐵錚也一直堅持著,他說:“就算再燙我也得忍著,就算它再燙我也不能停。”
經過兩個多月廢寢忘食的焊接,臺長征五號火箭發動機機架終于在馬鐵錚手上誕生。這臺機架無論是焊縫質量,還是承重實驗,各項參數都滿足甚至高于設計原來的的要求。
因為成功焊接長征五號火箭發動機機架,2012年,馬鐵錚榮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科技進步一等獎。除了長征五號火箭發動機機架,馬鐵錚還參與了長征五號火箭發動機噴管和推力室的焊接工作。馬鐵錚告訴記者,從事火箭焊接16年,從他手里送走的火箭已經一百多發,但剛剛發射成功的長征五號在他心目中分量是重的,也是引以為豪的。
“看到自己焊接的產品能承載著咱們中國人的夢想,看到咱們的火箭、咱們的衛星上天了,心里面有種自豪,也是自己的一份動力。”馬鐵錚說道。
(視頻來源央視焦點訪談《小細節托舉大火箭》節目,由本網編輯聽視頻整理)
下一篇:大國工匠李峰:探手輕柔 精益求精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hzzhongling.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